一、癥狀
三瓣膜病變的臨床表現是各個病變瓣膜產生之臨床表現的綜合。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病變主要產生以左心功能不全和動脈供血不足為主的癥狀和體征,而三尖瓣病變主要產生以右心功能不全和體循環靜脈系統淤血為主的癥狀和體征。其程度主要取決于各個病變瓣膜的嚴重程度及其聯合方式。一般來說,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病變產生的癥狀和體征出現較早和較明顯,而三尖瓣病變的癥狀和體征出現相對較晚和較輕,早期易被左心瓣膜的癥狀或體征掩蓋。一旦出現明顯的右心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往往提示左、右心功能均有明顯損害。值得指出的是,當存在明顯三尖瓣狹窄或右心功能衰竭時,可減輕二尖瓣狹窄引起的呼吸系統癥狀和體征。
1.主要癥狀
(1)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主要由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病變所致,主要有心悸、氣急、咳嗽、咯血、疲勞、乏力等。
(2)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如存在明顯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可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產生心絞痛,若致腦動脈供血不足可產生眩暈或昏厥等。
(3)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體循環靜脈系統淤血癥狀,當出現肝、胃腸道淤血、體內水鈉潴留時,可出現肝區隱痛或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噯氣與下肢水腫等;若伴有心源性肝硬化,則可出現黃疸、牙齦出血和鼻出血等。
2.體征
三瓣膜病變的體征基本是左心瓣膜病變與三尖瓣病變產生的體征的綜合表現。主要有血管怒張和搏動,心臟擴大和抬舉性沖動,心臟雜音和心音心律的改變,以及組織淤血和水腫等表現。
(1)抬舉性沖動:
主要與左、右心室肥厚、擴大和心搏有力有關。由于這類病人多存在明顯的三尖瓣閉鎖不全,因此心室肥大常為雙室性,這與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雙病變以左室肥大為主不同,抬舉性沖動以心前區為主,在一些雙室肥大顯著的青少年病人中可出現左側胸壁隆起,明顯高于右側胸壁。
(2)心界擴大:
三瓣膜病變左、右側心腔均可有明顯擴大,因此,叩診可發現心濁音界向雙側擴大,其中以三瓣膜病變均以閉鎖不全為主者心界擴大最明顯。
(3)心臟雜音、心音和心律改變:
典型的三瓣膜病變可在各瓣膜的聽診區聞及相應的收縮期和舒張期雜音。由于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病變多為混合性病變,而三尖瓣病變多為閉鎖不全,因此,在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聽診區多為雙期雜音,在三尖瓣聽診區(胸骨左緣第4、5肋間或劍突下)主要為收縮期雜音,舒張期雜音少見。由于三尖瓣跨瓣壓差小,因此雜音相對較輕,在三尖瓣病變較輕時,雜音易被左心瓣膜病變的雜音掩蓋。另外,心音S1 和A2常因瓣膜增厚活動差而減弱或被雜音掩蓋。P2常亢進,主要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動脈高壓有關。
風濕性三瓣膜病變常伴有心房纖顫,因此,聽診可發現心律絕對不齊,心音強弱不一的現象。
(4)頸靜脈怒張、搏動:
這是三尖瓣明顯關閉不全的特征性體征之一,系心臟收縮期右室血反流至右房,搏動傳導至頸靜脈之故,典型者隨每次心臟收縮可見頭部輕度向左側運動。
(5)肝大、
擴張性搏動系三尖瓣反流引起的肝臟血容量增加、淤血而擴張的結果。主要發生在收縮中晚期,且多呈整個肝臟彌漫性搏動。另外,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這些也是存在三尖瓣關閉不全的主要體征。
(6)腹水、下肢水腫:
這是三尖瓣病變和右心衰竭的表現,主要是體循環靜脈系統淤血所致。
二、診斷
根據病史、主要癥狀和體征,結合彩色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和X線等輔助檢查,三尖瓣病變的診斷并不困難。值得注意的是,三尖瓣病變有時較輕或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漏診或對其病變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有時病人出現的靜脈淤血癥狀和體征在臨床上很難判斷主要是由于三尖瓣病變,還是左心瓣膜病變引起的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當明確存在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雙病變時,同時存在下列情況應考慮三尖瓣病變的可能:
1.胸骨左緣第4、5肋間及劍突下部可聞及收縮期雜音,吸氣時增強,并以劍突下最清楚。
2.二尖瓣狹窄嚴重,但肺部癥狀和體征較輕,與二尖瓣狹窄嚴重程度不相稱。
3.左心功能正常,但右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和(或)體征明顯。
超聲心動圖在診斷三尖瓣病變及其性質方面具有決定性作用。心導管檢查在診斷三尖瓣狹窄以及鑒別三尖瓣關閉不全的性質中有重要價值。三尖瓣狹窄時,三尖瓣跨瓣壓差>2mmHg;三尖瓣關閉不全時,若右室收縮壓>60mmHg,一般表示為功能性的,若右室收縮壓<40mmHg,即提示可能為器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