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輕者無癥狀,查體時發現,重者可有活動后呼吸困難、紫紺、暈厥等,年長兒可有生長發育遲緩。癥狀有無與表現還與疾病類型和有無并發癥有關。
二、診斷標準:
病史
(1)母親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個月有無病毒感染,放射線接觸,服藥史,糖尿病史,營養障礙,環境與遺傳因素等。
(2)常見的癥狀: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現時的年齡、時間,與哭叫、運動等有無關系,是陣發性的還是持續性的。心力衰竭癥狀:心率增快(可達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煩躁不安,吃奶時因呼吸困難和哮喘樣發作而停頓等。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蒼白、哭聲低、呻吟、聲音嘶啞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3)發育情況: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往往營養不良,軀體瘦小,體重不增,發育遲緩等,并可有蹲踞現象。
體格檢查
如體格檢查發現有心臟典型的器質性雜音, 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特殊檢查
(1)X線檢查:可有肺紋理增加或減少、心臟增大。但是肺紋理正常,心臟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2)超聲檢查:對心臟各腔室和血管大小進行定量測定, 用以診斷心臟解剖上的異常及其嚴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之一。
(3)心電圖檢查:能反映心臟位置、心房、心室有無肥厚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情況。
(4)心臟導管檢查:是先天性心臟病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決定手術前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通過導管檢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壓力變化,明確有無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過導管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而又需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將含碘造影劑通過心導管在機械的高壓下,迅速地注入心臟或大 血管,同時進行連續快速攝片,或拍攝電影,觀察造影劑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態、大小、位置以及有無異常通道或狹窄、閉鎖不全等。
(6)色素稀釋曲線測定:將各種染料(如伊文思藍、美藍等),通過心導管注入循環系統的不同部位,然后測定指示劑在動脈或靜脈血中稀釋過程形成的濃度曲線變化,根據此曲線的變化可判斷分流的方向和位置,進一步計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7)目前常用的有非創傷性的多拍螺旋CT有助于診斷
根據以上的病史、體檢及特殊檢查得出的陽性體征,加以綜合分析判斷,以明確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
三、分類:
根據血液動力學結合病理生理變化,可發為三類:
一、無分流類。左、右兩側無分流,無紫紺,如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原發性肺動脈擴張,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或右位心等。
二、左至右分流類。在左、右心腔或主、肺動脈間有異常通道,左側壓力高于右側,左側動脈血通過異常通道進入右側靜脈血中---左向右分流,如心 房間隔缺損,心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主肺動脈隔缺損,部分肺靜脈畸形引流,瓦氏(Valsalva)竇動脈瘤破入右心。一般無紫紺,若在晚期發生肺 動脈高壓,有雙向或右到左分流時,則出現紫紺,又叫晚期紫紺型。
三、右至左分流類。右心腔或肺動脈內壓力異常增高,血流通過異常通道流入左心腔或主動脈。一般出生后不久即有紫紺,如法樂氏四聯癥,法樂氏三聯癥,三尖瓣閉鎖,永存動脈干,大血管借位,艾森曼格氏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