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腎小球腎炎癥狀診斷
一、癥狀
隱匿性腎小球腎炎大多起病隱匿,或突然出現肉眼血尿,無其他泌尿系統癥狀,腎功能大多正常,主要臨床表現為尿異常。臨床可分為3種形式:
1.無癥狀性血尿
患者多為青年人,無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時在體檢時發現有鏡下腎小球源性血尿,呈持續性或反復發作。部分患者于劇烈運動、高熱、感染、飲酒等情況下,出現一過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時間內迅速消失。血尿發作時可出現腰部酸痛。如此反復發作,故又稱良性復發性血尿。此類型多見于IgA腎病,亦可見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腎炎、薄基底膜腎病。
2.無癥狀性血尿和蛋白尿
此型患者血尿呈發作性,蛋白尿可持續存在。在血尿發作期間,蛋白尿亦加重,血尿消失后,蛋白尿隨之減輕,病情比單純性血尿嚴重。由于其不伴高血壓、水腫、腎功能減退,患者往往不能及時就診,易造成早期漏診。此類型多見于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腎小球硬化癥及IgA腎病。
3.無癥狀性蛋白尿(asymptomatic proteinuria)
多發生于青年男性,呈持續性蛋白尿(每次尿蛋白檢查雖有波動,但總是陽性)。尿蛋白定量通常為2g/d以下,以白蛋白為主。尿沉渣正常、無水腫、高血壓等臨床表現,腎功能正常,血液生化檢查多無異常。本病可持續多年,預后良好。組織學上無任何明確病變;亦可能是不同類型的腎小球疾病,如膜性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炎、微小病變性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甚至某些IgA腎病的早期表現。
二、診斷
隱匿性腎炎診斷較困難,需以多種檢查排除其他疾病,方能確診。
1.單純性血尿
以單純性血尿為主要表現者發病率較高,以年輕人多見,此型以持續性鏡下血尿和(或)反復肉眼血尿為共同臨床表現,常稱為“無癥狀性血尿”或“單純性血尿”。病人常于體檢或偶然尿檢中發現紅細胞,此血尿可持續性或反復發作,少數病人可在感染發熱或劇烈運動后出現一過性肉眼血尿。此型病人無水腫、高血壓。多種常規檢查均正常(如血常規、腎功能、血尿酸、血糖等),B超示雙腎大小正常,雙腎、輸尿管、膀胱無異常發現,E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均無異常。甚至進行腎活組織檢查仍有5%~15%病人可因腎組織基本正常而難下結論。相差顯微鏡作尿紅細胞形態觀察,如以變形紅細胞為主,則多系腎小球源性;如紅細胞形態正常,則應進一步作泌尿道相應檢查,如:腎盂靜脈造影(IVP)、逆行腎盂造影、膀胱鏡、前列腺檢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如仍不能確定,可在必要時進行腎動脈造影,CT或磁共振(MRI),并隨訪觀察半年。老年患者尤應首先做上述檢查,并連續觀察數年以上,方可排除泌尿外科疾病所致血尿。
2.輕、中度蛋白尿
以無癥狀性輕、中度蛋白尿為主要表現者,多見于青年男性,尿常規蛋白常為陽性,而尿中白細胞、紅細胞均呈陰性。24h尿蛋白定量常小于2g,以白蛋白為主,但常有波動。臨床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血糖、血尿酸等均正常。甚至可持續多年腎組織活檢也難發現明確病變,此種情況亦可為各種病理類型的早期改變。
無癥狀性蛋白尿應多次檢測尿蛋白,以確定是否持續性蛋白尿,并排除發熱、劇烈運動等所引起的一過性蛋白尿和兒童及青少年發生的體位性蛋白尿。持續性蛋白尿要進行尿蛋白定量及成分分析,可通過SDS-PAGE凝膠電泳區分大、中、小分子蛋白,放射免疫方法測定液可以檢測各種特異性尿蛋白。腎小球疾病所致蛋白尿多以白蛋白為主,是選擇性蛋白,含免疫球蛋白IgA成分;腎小管性蛋白尿主要成分為小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含量增高,而血中水平正常。糖尿病腎病早期可以長時間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狼瘡性腎炎等繼發性腎小球疾患,均可表現為無癥狀性血尿和蛋白尿,需根據各自的基礎病表現進行相應檢查,逐一排除。
3.血尿伴蛋白尿
以血尿伴蛋白尿為主要表現的病人,同時存在血尿和蛋白尿,但不伴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較之單純性血尿或單純性蛋白尿病人,預后相對較差。常因無明顯癥狀而不易被發現,此類患者如果出現腎小球疾病的其他臨床表現,則不是隱匿性腎炎,應作出相應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