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癥狀診斷
腦炎可以發病于不同性別和年齡,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伴有發熱、頭痛等一般癥狀。神經系統的表現根據病因,病變分布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輕型的病例可僅有頭痛、頭暈、頸部僵直等漿液性腦膜炎的癥狀。病變嚴重、彌漫時則可出現意識障礙、譫妄、躁動、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不自主運動、尿便障礙、驚厥等癥狀。病情進一步發展時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腦或去皮質狀態。有時病變可局限于腦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應的癥狀,分別稱為腦干炎或脊髓炎。
腦炎起病時血中白細胞可增多(以淋巴細胞為主)。腦脊髓液檢查可發現顱壓升高和以淋巴細胞為主的輕至中度白細胞增多,蛋白質也可輕至中度增多。腦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這與細菌或真菌感染不同。病毒性腦炎和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時腦脊液常規檢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見。
在嚴重的病例腦電圖檢查可發現廣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變。影像學檢查(電子計算機斷層及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腦水腫、壞死灶(顳葉及額葉壞死灶見于單純皰疹腦炎)和主要位于腦白質的脫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病毒性腦炎的病情輕、重及預后,因病原的不同而異。流行性乙型腦炎和單純皰疹性腦炎神經損害嚴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遺留嚴重的后遺癥(運動障礙、智能缺損等)。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腦炎則癥狀輕,預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過急性期則預后較好,可不遺留嚴重的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