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 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并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經治療黃疸消退后,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新生兒黃疸預防與保健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后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藍光護理的注意點:
藍光療法是以波長420-470nm的藍色熒光管照射新生兒的皮膚,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膚間接膽紅素轉化為光-氧膽紅素,并經膽汁及尿排出體外,以降低間接膽紅素的含量.
往藍光床水盆內注入蒸餾水,調節溫度30-32度早產兒/新生兒32-36度,濕度55%-65%,上燈管距30-50CM,下燈管距20-30CM,光療前測生命體征,記錄黃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時測生命體征,保證水分的供給,2次喂奶間給予糖水.
指數正常值
成人黃疸指數正常值
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17。1umol為正常值范圍
小兒黃疸指數正常值
小兒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在醫學上以血中膽紅素的濃度來代表膽紅素累積的程度,如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膽紅素。而醫護人員解釋病情時會以「黃疸指數」來簡稱膽紅素的濃度,如黃疸指數12表示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而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分幾種
(1)溶血性黃疸
多見于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兒敗血癥、小兒生后用某種藥物,如大劑量維生素K3、磺胺、水楊酸、新生霉素、利福平等而引起。
(2)肝細胞性黃疸
由于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內酶的活力低下,或因缺氧、窒息、感染等抑制了肝臟酶的活力,先天性代謝性疾病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都能影響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而使小兒出現黃疸。
(3)阻塞性黃疸
由于膽管發育畸形或炎癥阻塞,使膽汁郁滯于膽道,并返流肝內造成毛細膽管破裂,膽汁進入血液造成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