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預防
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目的在于改善高凝狀態、再疏通或重建血流通路,以防止組織缺血、壞死。防治措施近20年來已有很大的發展,在臨床實踐中也取得了很多經驗和教訓。防治措施大體上包括抗凝療法、溶栓療法、抗血小板療法等,抗血栓治療方法的選擇與病期有密切關系,四肢動、靜脈血栓形成不超過48h者可進行手術取出血栓。溶栓療法也主要用于新近形成的急性動、靜脈血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劑主要用作預防血栓形成,對已形成的血栓作用不大。
目前多著重于外科術后的病例。據近年來病例較多的論文報道,應用抗凝藥預防深部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梗死已取得較好的成果。如小劑量肝素、右旋糖酐-40等。我國在中醫中藥方面也開展了不少探索性預防血栓形成的研究工作,目前應用于臨床的藥物有丹參、三七、銀杏葉膠囊等,然未見大型的病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