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腺病毒性肺炎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在早期(第1~5天)大部減少或正常,約62%病例在10*109/L以下,36%在(10~15)*109/L,分類無任何特殊改變。晚期白細胞數值與早期類似,惟有繼發細菌感染時才升高。血涂片檢查,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及四唑氮藍染色,一般較正常小兒或細菌性肺炎患兒為低,雖白細胞總數高達15*109/L,但白細胞堿性磷酸酶指數仍明顯降低。
2.病原學檢查 確診要依據鼻咽洗液病毒分離、雙份血清抗體測定,部分病兒血清冷凝集試驗可為陽性。目前采用免疫熒光法(間接法較直接法更為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特異性IgM測定,免疫酶技術作快速診斷有助于及時確診。但不能對腺病毒進行分型。而常規咽拭子病毒分離及雙份血清抗體檢查,只適用于實驗室作為回顧診斷。
3.尿檢發熱期間部分病例尿檢查有少量蛋白。
4.腦脊液檢查 表現腦膜刺激征的患兒中,腦脊液檢查一般正常。 1.X線檢查 X線形態與病情、病期密切關系。肺紋理增厚、模糊為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現。肺部病變多在發病第3~5天開始出現,可有大小不等的片狀病灶或融合性病灶,以兩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見。發病后6~11天,其病灶密度隨病情發展而增高,病變也增多,分布較廣,互相融合。與大葉肺炎不同之處是,本病的病變不局限于某個肺葉,病變吸收大多數在第8~14天以后。若此時病變繼續增多、病情加重,應疑有混合感染。肺氣腫頗為多見,早期及極期無明顯差異,為雙側彌漫性肺氣腫或病灶周圍肺氣腫。1/6病例可有胸膜改變,多在極期出現胸膜反應,或有胸腔積液。
5.B超 腹部B超有肝脾腫大;胸部B超有 胸腔積液。 3.心電圖有心肌損害,心電圖一般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重癥病例有右心負荷增加、T波、ST段的改變及低電壓,個別有Ⅰ°~Ⅱo房室傳導阻滯,偶爾出現肺型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