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型心絞痛檢查
1.血脂濃度增高血脂紊亂與冠心病的發病密切相關。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的血脂特點是:TC(總膽固醇)、LDL-C、VLDL-C、三酰甘油等增高和HDL-C下降。
2.血糖現已證明葡萄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有懷疑冠心病的病人應該測空腹血糖。
3.一般無白細胞增多。
4.大多數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酶譜正常。由于這類患者常有小量心肌損傷或微小梗死,或由于短暫冠狀動脈閉塞后血栓自溶導致再灌注損傷,故可有血清酶譜輕度增高,但不符合通常的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標準。
5.心肌肌鈣蛋白T 是一種調節蛋白,是心肌細胞損傷的特異性標志。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肌鈣蛋白T與血清肌酸激酶MB活性相比是診斷心肌細胞損傷更為敏感的指標。
6.C反應蛋白和血清淀粉樣A蛋白是診斷炎癥的敏感指標,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鈣蛋白T濃度正常時,血清C反應蛋白和淀粉樣A蛋白濃度已經升高,是預后較差的標志。
7.心電圖: 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短暫的ST段偏移,下降或抬高,和(或)T波倒置經常發生,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的,癥狀減輕時,ST段動態偏移(下降或上升≥1mm)或T波倒置部分消除,是預后較差的重要標志,隨之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出現短暫的 u波倒置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一個少見,隱匿的心電圖表現,有前間隔導聯ST段變化的病人,通常有明顯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狹窄,提示高危人群,如能有以前記錄的心電圖作對比,則診斷準確性將會提高。
通常,心電圖變化隨著疼痛的緩解而完全或部分消失,心電圖改變持續超過12h提示已發生了無Q波型(現多稱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如果患者具有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典型病史,或確定的冠心病診斷(先前有心肌梗死,冠狀動脈造影圖片異?;蛴蟹乔秩胄赃\動試驗陽性病史),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可根據臨床癥狀特點做出,甚至沒有心電圖變化,在以前沒有冠心病證據和沒有心電圖變化的病人組中,其臨床診斷會缺乏準確性。
需要提及的是,缺血性胸痛不是短暫急性心肌缺血可靠的或敏感的指標,原發性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伴有各種多樣的輕微心電圖變化,可先于疼痛或不適癥狀出現,臨床研究發現,多達90%以上的心肌缺血事件不伴有胸痛,24h動態心電圖檢測發現的缺血表現,可作為住院和隨訪期間不利結局的預測指標。
8.動態心電圖監測: 在不穩定心絞痛中,幾乎2/3缺血事件是無癥狀的,不可能被常規的心電圖發現,因此,對ST段進行連續監測是很有意義的,現已發現有15%~30%的不穩定心絞痛病人有暫時的ST段變化,主要是ST段壓低,這些病人隨后發生心臟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因此可用Holter監測來評估病人的預后。
9.超聲心動圖: 在發生心肌缺血時,可應用超聲心動圖檢測到左室室壁短暫性的節段活動下降或無運動,缺血恢復后室壁運動也恢復正常。
10.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在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上冠狀動脈造影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對于中危和高危險組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若條件允許,應作冠狀動脈檢查,其目的是為了明確病變情況及指導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具有以下情況時應視為冠狀動脈造影的強適應證:
(1)心絞痛反復發作:痛持續時間較長,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者可考慮及時行冠狀動脈造影,以決定是否急診介入性治療或急診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
(2)原有勞力型心絞痛近期內突然出現休息時頻繁發作者。
(3)近期活動耐量明顯降低,特別是低于BruceⅡ級或4METs者。
(4)梗死后心絞痛。
(5)原有陳舊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現由非梗死區缺血所致的勞力型心絞痛。
(6)嚴重心律失常,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