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感染后腎炎檢查
1.尿常規
除紅細胞及蛋白尿外,尚可見各型管型(紅細胞、顆粒、白細胞),以及白細胞,偶伴有白細胞管型,但不說明有尿路感染存在,輕型者可無尿液改變。尿常規改變較臨床癥狀恢復緩慢,尤其鏡下紅細胞常遷延數月至1年以上。持續大量蛋白尿提示有腎病綜合征存在。
2.血常規
水腫時由于血液稀釋,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可降低,利尿水腫消退后恢復。白細胞計數正常,但伴有感染病灶時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均可增加。
3.腎功能
多有不同程度腎功能障礙,腎小球濾過率及內生肌酐清除率均下降。少尿時血清尿素氮、肌酐暫時性增加,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可出現顯著氮質血癥并伴有代謝性酸中毒及其他電解質紊亂。并發心力衰竭時腎血流量降低較明顯。
4.免疫學及補體系統檢查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抗鏈激酶(ASK)、抗透明質酸酶(AH)、抗脫氧糖核酸酶(ADNase)等均增加,說明此種腎小球腎炎大多屬鏈感后腎炎。ASO增高者占70%~80%,如同時檢查以上3項指標陽性率可達100%。早期使用青霉素治療者ASO陽性率可降至15%。血清IgG、IgM增高,于起病1~2個月恢復正常;IgA基本正常。起病第1周有32%~42%患者類風濕因子增高。起病最初數周可發現血清冷球蛋白和循環免疫復合物存在。
血清總補體(CH5O),C3于90%以上起病2周內降低,經4~6周可恢復正常,如持續降低,說明腎臟病變仍在進行。C2、C4和備解也降低,但降低程度有限。C3測定對輕型者有臨床價值。測定血清補體不但有助于診斷,同時也說明急性鏈感后腎炎的發病原理中有補體系統的參與。
合并急性心力衰竭,X線胸片顯示心腔擴大,兩側肺門陰影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