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征鑒別診斷
一、鑒別:
由于ARN可引起前葡萄膜炎、顯著的玻璃體炎癥和視網膜炎癥,所以應與多種類型的葡萄膜炎或其他疾病相鑒別。這些疾病包括進展性外層視網膜壞死綜合征、梅毒性視網膜炎、大細胞淋巴瘤、Behcet病、急性多灶性出血性視網膜血管炎、細菌性眼內炎、真菌性眼內炎、類肉瘤病性葡萄膜炎等。
1.進展性外層視網膜壞死綜合征:
進展性外層視網膜壞死綜合征是免疫功能障礙者感染皰疹病毒后出現的一種獨立的壞死性視網膜炎,其特點是出現進展迅速的壞死性視網膜炎。與ARN不同,它很少出現或不出現視網膜血管炎,玻璃體炎癥發生也較輕,且疾病的早期即可出現后極部受累。
2.巨細胞病毒(CMV)性視網膜;
CMV性視網膜炎均發生于免疫抑制者或全身CMV感染的新生兒,病程長,進展緩慢,疾病早期往往累及后極部視網膜。病變多不是致密的黃白色壞死灶,而是呈顆粒狀外觀的炎癥改變。通常病變沿弓狀血管走行分布,并常累及視神經,但玻璃體的炎癥反應常較輕。累及周邊部的CMV性視網膜炎往往表現出前后方向狹窄的壞死區,壞死常鄰近于色素性改變的部位,并位于其后部。CMV引起的視網膜壞死有獨特的“破碎的干酪”樣外觀,并常伴有視網膜內和視網膜下的滲出,但視網膜脫離發生率沒有ARN的發生率高。根據這些特點可將其與ARN鑒別開來。
3.弓形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在免疫抑制者,弓形蟲可以引起廣泛的視網膜壞死及嚴重的玻璃體炎,眼內液和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對于免疫抑制者.可在診斷性治療或不治療的情況下,動態觀察血清特異性抗體及臨床變化,以確定診斷。
4.梅毒性視網膜炎和視網膜血管炎:
梅毒可引起視網膜動脈炎、片狀視網膜混濁和玻璃體炎,在HIV感染者它尚可引起廣泛的暴發性視網膜損害,密螺旋體和疏螺旋體血清學檢查有助于診斷。
5.眼內淋巴瘤;
眼內淋巴瘤(以往稱網狀細胞肉瘤)偶可引起相似于ARN的改變,病程長,急性炎癥體征不典型,但易引起視網膜下病變,且伴有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一般無大片狀視網膜壞死。玻璃體活組織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
6.Behcet病性葡萄膜炎:
Behcet病可引起視網膜炎和顯著的視網膜血管炎,常伴有明顯的眼前段炎癥,前房積膿發生率高,并且反復發生。此種葡萄膜視網膜炎具有反復發作、復發頻繁的特點,患者常伴有明確的全身表現,如復發性口腔潰瘍、多形性皮膚病變、陰部潰瘍、關節炎、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等,根據這些特點一般不難將其與ARN相鑒別。
7.外源性細菌性眼內炎;
外源性細菌性眼內炎往往有眼外傷史或內眼手術史,炎癥進展迅速,伴有顯著的眼前段炎癥和玻璃體炎癥,行細胞涂片檢查和眼內液細菌培養有助于診斷。
8.類肉瘤病性葡萄膜炎:
類肉瘤病性葡萄膜炎常表現為一種肉芽腫性炎癥,進展相對緩慢,虹膜多有結節改變。眼底改變主要為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血管壁周圍出現典型的“蠟燭淚斑”,不發生視網膜壞死。胸部X線檢查及血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水平測定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
9.中間葡萄膜炎:
ARN雖然可引起明顯的玻璃體炎癥反應,但不會引起睫狀體平坦部和玻璃體基底部的雪堤樣病變。此外,ARN的典型視網膜壞死病灶也不會見于中間葡萄膜炎。根據這些特點,易于將二者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