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黃疸型肝炎鑒別診斷
急性無黃疸型乙型肝炎與急性黃疸型乙型肝炎比較,臨床表現有以下特征:
1.起病較緩,病史不明確。在查體或驗血中才發現肝功能異常。有的患者與肝炎患者或污物有密切接觸史或半年內有輸血、免疫接種、注射、針刺治療史。
2.常以消化道癥狀就診。近期內乏力,出現消化道癥狀,如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腹脹便清,肝區脹痛,肝臟有動態性腫大壓痛,但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
3.未作肝功能等實驗室檢查前,因表現多樣,易被誤診。在未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檢測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前,有少數患者因乏力、頭暈、失眠、健忘而誤診為神經衰弱;有的因腹脹、腹瀉、消瘦被診斷為消化不良;有的因低熱、疲乏在門診以發熱待查,疑為結核、風濕;有的女性患者以月經不調、水腫一直在婦科就診;有的男患者被診為性功能減退,直到抽血查肝功能和做乙肝特異免疫球蛋白M檢查后,進行動態觀察才確診為急性無黃疸型乙型肝炎。
4.實驗室檢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肝功能濁度或絮狀試驗輕、中度異常,血清膽紅素始終正常,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陽性。
5.多數患者在3個月內逐漸康復。恢復不順利者,有5%—10%的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要轉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