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一般護理
鼻竇炎護理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是一種常見病,有些患者認為只要開刀就能夠徹底根治,萬事大吉,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治療是由一套完整的綜合治療過程組成的,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包括鼻內鏡手術和術后護理,俗話說得好,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鼻內鏡手術只是整個治療的一部分,術后認真的鼻腔護理和用藥對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減輕黏膜水腫和傷口愈合起到重要的作用,術后護理和用藥與手術同等重要,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和預防復發。下面就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手術后的護理和用藥做個全面介紹。
1. 住院期間護理:手術后患者半臥位,頭部抬高約30度。可以進食常溫的粥等半流質,術后24~48小時抽出鼻腔填塞物,次日起開始用生理鹽水250ml沖洗鼻腔,每天早晚各一次,沖洗后予糖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如果血痂和黏涕較多,還可以在兩次沖洗鼻腔之間用生理性海水噴鼻以軟化血痂,濕潤黏膜。
2. 出院后護理:鼻內鏡手術只是慢性鼻竇炎治療的開始,一般手術后2~3天出院。出院后3~6個月的復診、換藥、服藥等綜合治療是手術的延續,這個時間是基于術腔創面的愈合所需的時間,鼻內鏡術后術腔創面愈合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術后1~2周,為水腫滲出階段,創面黏膜反應性水腫,術腔內有血液、纖維素滲出,分泌物潴留,在創面凝固成干痂。這時需要應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保持術腔清潔。(2)術后3~10周,為上皮化開始階段,術腔黏膜開始再生、上皮化,同時術腔有水腫、囊泡形成,生理性恢復與病理性改變相互競爭,這個階段是術后護理的重要階段,患者需按時復診,醫生清理術腔中的囊泡和黏涕等,防止術腔粘連,患者繼續應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以及生理性海水噴鼻。(3)術后10~24周,為上皮化完成階段,術腔黏膜在3個月完全愈合,到6個月最終完成上皮化。因此,復診的時間安排是出院后第1個月內每周一次,第2個月每2周一次,第3~6個月每月一次,當然假如出現鼻部不適或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