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新生血管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臨床研究表明,約有40種眼部或全身疾病可發生虹膜新生血管。現將它們歸納如下:
1.血管性疾病: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中央動脈阻塞、Eales病、Coats病、Leber微動脈瘤、視網膜血管瘤、脈絡膜血管瘤、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和頸動脈阻塞性疾病等。
2.眼部疾病:眼內炎、交感性眼炎、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病)、視網膜脫離、繼發性青光眼、眼球穿透傷等。
3.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鐮狀細胞病、紅斑狼瘡、頸動脈阻塞性疾病、Marfan綜合征和Norrie病等。
4.手術及放射治療:視網膜脫離手術、玻璃體切割手術及白內障摘除術后、放射治療后等。
5.眼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虹膜黑色素瘤、脈絡膜黑色素瘤、轉移癌和血管瘤等。
視網膜缺血性疾病常常出現虹膜、視盤或視網膜新生血管,并可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玻璃體積血而致患眼失明。研究表明,視網膜缺血是誘發虹膜新生血管的主要原因。
二、發病機制:
1.近50年來,最流行的解釋眼新生血管形成的理論認為缺氧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組織對缺氧的一種反應。Ashton等和Wise曾提出視網膜靜脈或毛細血管的阻塞可激發新生血管形成。這些血管阻塞導致循環障礙與細胞缺血或缺氧,缺氧但未壞死的細胞可產生血管生成因子,誘發新生血管。人類、牛和兔的視網膜提取物具有:①在牛血管內皮細胞培養中刺激細胞增殖的能力;②刺激雞胚卵黃囊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能力。實驗性猴眼作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隨后出現虹膜新生血管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房水、玻璃體或眼內液中出現血管增殖活性。然而,正常眼房水、玻璃體或眼內液則無此活性。新近研究證明,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視網膜靜脈阻塞等視網膜缺血性疾病中,眼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含量明顯增高,從而引起虹膜新生血管形成。
2.Latikaien等觀察48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患者,發現非缺血型組虹膜血管正常,未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缺血型組,虹膜紅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則較常見。此外,虹膜本身的慢性缺氧、炎癥、腫瘤和血管原發因素等均可致虹膜新生血管。
3.經臨床觀察及現代實驗室基礎研究發現新生血管與毛細血管基底膜溶解,內皮細胞趨化和移行,有絲分裂,突起血管小芽形成、發育等。這一系列過程與多種血管生長因子及抑血管生長因子失控失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