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發生持續性枕后位的原因,雖然還不十分清楚,但就產道、胎兒、產力三大因素的相互關系看,持續性枕后位的形成,絕非單純某一個因素而決定的,常常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下列幾個方面:
1、骨盆形態及大小異常
是發生枕后位的重要原因特別是男型及猿型骨盆,骨盆入口面前半部窄,后半部寬,胎頭較寬的枕部,容易取枕后位入盆;中骨盆又狹窄,使以枕后位入盆的胎頭難以進行內旋轉。
2、頭盆大小不稱妨礙胎頭內旋轉
持續性枕后位組頭盆不稱的發生率,顯著高于枕前位組。
3、胎頭俯屈不良
使胎頭通過產道徑線增大往往造成胎頭通過骨盆的徑線與骨盆大小不稱,使胎頭的內旋轉及下降均發生困難,以致胎頭持續于枕后位。枕前位分娩時,胎頭俯屈良好,以枕下前囟徑(9.5cm)通過產道;枕后位胎頭俯屈不良,甚至不俯屈,可能以枕額徑(1l.3cm)通過產道,胎頭徑線增加1.8cm。若胎頭以枕直后位到達骨盆底,胎頭不但不俯屈,還略帶仰伸,Greenhill稱之為鵝頸(gooseneck),意思是形容骶直后位時胎頭仰伸,前囟先露,此種情況胎頭徑線的增加>;1.8cm。因此,胎頭通過產道所受到的阻力,就比枕前位所受到的阻力大得多,這樣,既不利于胎頭銜接與旋轉,也不利于胎頭下降。
4、持續性枕后位與宮縮乏力形成因果關系
胎頭內旋轉及下降均需子宮收縮力來完成,如果產力不足,則難以促使胎頭旋轉。但從臨床數據統計上看,產力異常并不是導致持續性枕后位的重要原因,但是,一旦出現產力異常,即更難克服枕后位,因此,宮縮乏力往往是胎位異常的后果。
二、發病機制
在無頭盆不稱及產力正常的情況下,多數枕后位及枕橫位可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若不能轉成枕前位,其分娩機制有以下幾種情況:
1、枕后位分枕左后位和枕右后位
胎頭枕部到達中骨盆后向后旋轉45°,使矢狀縫與骨盆前后徑一致,枕骨位于骶骨前,呈正枕后位。其分娩方式有以下2種情況:
(1)胎頭俯屈較好:
胎頭繼續下降,前囟先露抵達恥骨聯合下時,以前囟為支點,胎頭繼續俯屈使頂部及枕部自會陰前緣娩出,繼而胎頭仰伸,額、鼻、口、頦相繼由恥骨聯合下娩出。此種方式為枕后位經陰道助產分娩最常見的方式,多見于產力強、胎兒小、骨盆大的產婦。
(2)胎頭俯屈不良:
胎兒額部先露于恥骨聯合下方,逐漸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為支點,胎頭俯屈,從會陰前緣相繼娩出前囟、頂部及枕部,繼而胎頭仰伸,從恥骨聯合下娩出鼻、口、頦部,至此胎頭全部娩出。因胎頭以較大的枕額周徑旋轉,胎兒娩出較前一種困難,多需手術助產。
2、分娩機制與分娩方式胎頭取枕后位入盆
不能定為異常機制,因為其中多數胎頭可向前轉135°至枕前位,按枕前位機制完成分娩。部分枕后位不能進行向前旋轉135°者,可發生以下3種情況:
(1)胎頭在骨盆各個平面持續于枕右后位或枕左后位,如果胎頭未銜接,或停留于 2或 2以上,人工旋轉失敗則陰道分娩可能性小,多需剖宮產結束分娩。
(2)胎頭向后轉45°,使矢狀縫與骨盆前后徑一致,以低直后位下降到盆底,枕骨在骶骨前,前囟在恥骨弓下,胎頭俯屈良好,以前囟為支點,使頂部、枕部自會陰前緣娩出,繼而胎頭仰伸,可以經陰道自然分娩;如果胎頭俯屈不良,胎兒的額部先露出于恥骨聯合下方,逐漸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為支點,胎頭俯屈,娩出前囟,頭頂及枕部,胎頭再仰伸,繼續娩出鼻、口、頦,最后胎頭全部娩出,此種多見于產力強,胎兒小,骨盆大的產婦,可以經陰道自然分娩;如果胎頭俯屈不良,胎兒的額部先露于恥骨聯合下方,逐漸娩出鼻根部,以鼻根部為支點,胎頭俯屈,娩出前囟,頭頂及枕部,胎頭再仰伸,繼續娩出鼻、口、頦,最后胎頭全部娩出。這種分娩方式較前者困難,須用產鉗助產,但忌用胎頭吸引器助產。
(3)胎頭向前旋轉45o到盆底,形成胎頭低橫位,以持續性枕橫位分娩。
由于各學者對枕后位所持積極及保守態度不同,以及不同種族、地區的婦女骨盆形態大小有差別,因此,枕后位的分娩機制及分娩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人研究枕左后、枕右后的分娩進展,發現枕左后較枕右后轉至前位分娩者產程短。分析發現二者在骨盆、胎兒、產力方面均無明顯差別,這提示可能有其他影響分娩進展的因素存在。
Calkins曾提出乙狀結腸位于母體骨盆腔左后1/4區域,膀胱位于右前1/4區域,這兩個器官的定期擴張能將胎頭推入兩個剩余1/4區域,即左前或右后。由此推測,枕右后的胎兒在向前旋轉過程中除受分娩三大因素的影響外,還受膀胱在右前1/4區域定期擴張的影響,使胎頭轉至前位所需時間延長;而枕左后的胎兒在向前旋轉過程中受乙狀結腸在左后1/4區域定期擴張的影響,促使胎頭向前旋轉。因此,枕左后位轉至前位分娩者的產程較枕右后位轉至前位分娩者短。
但在枕后位向前旋轉失敗,持續于枕后位時枕左后比枕右后難產傾向大,產程也長。Kurcipal報道初產婦持續性枕左后產程(14.92h)較持續性枕右后(12.62h)長;且產程異常和手術分娩率高,認為持續性枕左后比持續性枕右后更為異常。進一步分析它們與分娩三大因素的關系,發現持續于枕左后的其中骨盆狹窄及胎兒偏大(≥3500g)所占比例有高于持續性枕右者趨勢,提示持續于枕左后可能與骨盆狹窄,相對性頭盆不稱的關系更為密切。這可能是因部分持續于枕右后位是受膀胱因素影響所致,顯然本身無骨盆狹窄或胎兒偏大因素存在。至于是否還有其他影響枕左后、枕右后位進展的因素存在,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