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一般認為汗腺瘤發生于大汗腺,至于起源于頂漿分泌腺體還是始基腺結構現在還存在爭議。
(1)支持其發生于大汗腺的理由是:
頂漿細胞在青春期以前并無分泌作用,直到青春期才有分泌功能。
(2)不支持的理由:
1)雖然汗腺瘤鮮有發生在青春期,但如腋窩、乳暈、陰阜等處都有極豐富的頂漿細胞,小汗腺中亦有少量的頂漿細胞,但極少發生汗腺瘤,而外陰、肛周發生的機會則較多。
2)黑人的頂漿汗腺是白人的三倍,理論上其發病率也應比白人高,但文獻報道黑人的發病率反而低。
(2)關于小陰唇汗腺瘤的來源,亦有爭論。
1)假使汗腺瘤發生于頂漿細胞始基,那么應在其附近找到毛囊,但在小陰唇部往往難以找到。
2)Woodworth研究這些腺體,發現其比一般皮膚的小汗腺大些,比頂漿腺體小些,用普魯士藍染色,可以鑒別是小汗腺細胞還是頂漿細胞,因頂漿細胞內含有鐵成分,而小汗腺細胞則無,作者證實小陰唇內的汗腺上皮細胞并不含鐵。
3)結論:故有人認為小陰唇內汗腺瘤的來源,是小陰唇所特有的介于大汗腺和小汗腺之間的另一種類型的腺體。
二、發病機制
外陰汗腺上皮不受控制地增生,最后導致汗腺周圍皮膚產生隆起的小結節,最后導致腫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