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原因
1、主因:
為白色念珠菌感染。
2、誘因:
營養(yǎng)不良、腹瀉及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這些誘因加上乳具污染,便可引起鵝口瘡。
二、發(fā)病機制
念珠菌為條件致病菌。細胞呈卵圓形,很象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蘭氏染色陽性,但著色不均勻。
在病灶材料中常見菌細胞出芽生成假菌絲,假菌絲長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絲收縮斷裂又成為芽生的菌細。 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咽、腸道、陰道和皮膚等處。
當患有白色念珠菌病時,口腔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形成大量菌絲。與白色念珠菌發(fā)病有關的因素有:
1、長期應用抗生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1)作用原理:
患者在接受某些抗生素藥物后,體內正常共生的某些菌群受抑制,而另一些菌群增殖,發(fā)生菌群失調。
尤其是某些條件致病菌的快速增殖,可使宿主發(fā)生二重感染而致病。廣譜抗生素或多種抗生素的聯(lián)合使用,是誘發(fā)真菌,尤其是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抗生素能增進念珠菌的毒力,加強念珠菌的侵襲性。
激素能減弱網織內皮系統(tǒng)的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減少抗體生成;另一方面激素也能增強真菌的毒性,因而造成真菌繁殖擴散的條件。
(2)患者長期患病:
由于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營養(yǎng)缺乏,條件致病菌易于群集而誘發(fā)新的感染。
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燒傷、創(chuàng)傷和外科手術后的患者,均可降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力,導致念珠菌的群集、增殖和感染。
(3)局部因素:
如吸煙,口干綜合征或口腔放射治療后,唾液減少,活動義齒或其他活動修復體引起局部黏膜創(chuàng)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