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疾病
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如表371所示,但在外科臨床工作中以腸道惡性腫瘤、息肉及炎癥性病變引起的最為常見。
表37-1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腸道惡性腫瘤
(二)息肉病變
(三)炎癥性腸病
直腸癌
結腸癌腸道惡性淋巴瘤、肉瘤小腸腺癌腸道轉移性癌結腸、直腸息肉小腸息肉家族性結腸息肉病Peutz-Jegher綜合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放射性腸炎腸結核急性壞死性小腸炎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阿米巴藥物性腸炎
(四)血管性疾病
(五)憩室病變
(六)全身性疾病
腸系膜動脈栓塞腸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腸血管畸形先天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結腸靜脈曲張小腸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美克爾憩室腸道憩室病小腸、結腸憩室
1.感染性疾病敗血癥流行性出血熱傷寒鉤端螺旋體病
2.血液系統疾病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惡性網狀細胞增多癥
3.寄生蟲病鉤蟲病血吸蟲病
4.維生素C、K缺乏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藥物中毒
(七)醫源性出血
(八)其他
(九)原因不明
腹內疝大腸缺血性疾病腹外傷腸氣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空腸異位胰腺腸套疊腸扭轉
結腸、直腸癌是最常見的病因,約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30~50%,其次是腸道息肉、炎癥性病變和憩室。由于內窺鏡檢的開展,醫源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有所增長,約占1~5%,多發生在息肉部位,因燒灼不完全由息肉蒂內的中央動脈出血引起,出血量可極大,常在手術后數小時內出現,也有在息肉摘除數周后出血的報告。近年來開展了選擇性血管造影、核素顯像和內窺鏡檢等方法,腸道血管瘤以及發育不良病例的檢出數已見增多;但是,盡管應用了新診斷技術甚至手術探查,仍有5%左右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例未能找到其確切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