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有人將PCS分為2類,第1類為現有診斷水平能明確原因的膽胰疾病;第2類為目前尚不能明確原因的“真正”PCS。將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病因為:
1.術前癥狀繼續存在
(1)診斷錯誤或不全面:膽囊異常的標準不正確、吞氣癥、易激惹結腸、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腸潰瘍、冠狀動脈疾病、肋間神經炎。
(2)復發性膽石。
(3)肝內結石。
(4)鄰近器官的病變:胰腺炎、Oddi括約肌狹窄、狹窄性膽總管炎或膽管炎、 肝病(肝硬化)、腫瘤被忽視。
2.膽囊切除術本身引起的癥狀
(1)手術操作失敗:遺留了肝內或肝外膽管結石、腫瘤被忽視。
(2)手術操作失誤:損傷膽管。即刻:出血、膽汁性腹膜炎、膿腫、瘺管;遲發:狹窄、膽囊管殘余。
(3)術后粘連。
(4)生理紊亂:摘除了有功能的膽囊、Oddi括約肌運動障礙。
3.其他 精神性因素等。
二、發病機制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限于膽道手術后繼續存在或新近發生的肝外膽管解剖與生理方面的紊亂。膽囊炎行膽囊切除術后90%~95%的患者可治愈,但少數患者的癥狀可繼續存在或復發,也有一些患者出現新的癥狀,與術前的主訴不一致,可見這些情況并非都是膽囊切除所致。
PCS絕大多數是由于術前診斷錯誤,即癥狀發作不是由于膽系疾病引起,有些情況下鄰近器官(膽管、肝臟、胰腺、十二指腸)的疾病所產生的癥狀也會與術前一樣,當然術后癥狀不可能緩解。
膽囊切除術后結石的發生大多數是術中探查不仔細,從膽囊管掉入膽總管的細小結石未被發現,如果能采取術中造影和術中膽道鏡檢查,則可顯著減少殘石的發生率;再一種情況是原來無結石,由于膽囊切除術后代謝紊亂而形成結石;另一種情況是由于手術不仔細,或手術本身不可避免的并發癥所致。
膽總管狹窄多由于在術中鈍性損傷膽總管而未發覺,出現癥狀后行PTC或ERCP時才發現。十二指腸乳頭硬化、狹窄及胰管硬化、狹窄和胰腺炎的發作,可能因為十二指腸和膽總管切開檢查時,金屬探條強行通過乳頭,損傷Oddi括約肌所致。損傷也可導致膽固醇沉積于末端膽管黏膜而出現慢性炎癥。
PCS的發生率與以下因素無明顯關系:口服膽囊造影中顯示的膽囊功能;膽囊中結石的大小和數目;無結石的膽囊炎。近年來,由于診斷較以前準確而完善,所以這些疾病的診斷都能得到明確。
第2類PCS為數不少,目前未明確其原因。近年來研究表明PCS患者的膽管壁對壓力的變化特別敏感,只要向膽總管注入1~2ml生理鹽水,膽道壓力即迅速增加并出現劇烈疼痛。在膽囊切除術前存在膽汁反流的患者,術后出現反流加重,可能與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有關。此外,PCS的持續疼痛與心理因素可能有關,有時還應考慮到腸粘連或膽囊床瘢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