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原發甲狀腺疾病
(1)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
以慢性淋巴細胞甲狀腺炎最常見,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老年甲減最主要原因。初起時甲狀腺功能正常,有時伴甲亢癥群,但后期則常表現為甲減。體內??蓽y得多種針對甲狀腺的自身抗體,但其炎癥和細胞毒損害的過程尚不清。現發現有TSH受體抑制性抗體可與TSH受體結合,替代TSH的作用,可能與甲狀腺功能減退部分有關;微粒體抗體(實際上為過氧化物酶抗體)的出現可一定程度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甲狀腺球蛋白與其抗體復合物沉積于甲狀腺可損害甲狀腺和活化“K”細胞。
(2)放射治療后:
多見于Graves病的放射性碘治療后,甲減的發生率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許多病例在碘治療后1年內出現甲減(與劑量有一定關系),隨后每年甲減(與劑量無關)的發生率約為1%~5%。早期甲減與急性放射性甲狀腺炎有關,遲發甲減可能與低劑量放射性抑制或破壞DNA,終致甲狀腺細胞再生停止。此外,頸部惡性腫瘤的放射線治療亦可致甲減。
(3)手術治療:
甲狀腺癌作甲狀腺全切除后;Graves病次全切除術后甲減的發生與殘余甲狀腺的多少及血供的完整性有關,有報告術后永久甲減的年發生率為1%~2%。
(4)藥物:抗甲狀腺藥物(包括硫脲類和咪唑類)過量;其他如對氨水楊酸,保泰松,過氯酸鉀、鈷、鋰及胺碘酮等亦可致甲減。
2.繼發性(下丘腦-垂體性)
甲減主要由于垂體病變或垂體附件的病變致TSH分泌減少所致,常見為垂體瘤、垂體手術或放射治療后、顱咽管瘤及席漢病患者進入老年。少數可由下丘腦病變致TRH釋放不足而引起。
二、發病機制
甲狀腺激素缺乏對全身所有組織均產生影響,所以癥狀是多方面的。甲狀腺激素缺乏引起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是在全身各組織間隙中含有大量細胞外黏液性物質,該物質是由酸性黏多糖(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與蛋白質組合而成的黏蛋白。這種黏蛋白親水力極強,吸聚大量水分,沉積在各組織間隙中。表現在皮膚上,逐漸被黏蛋白及酸性黏多糖浸潤而腫脹,皮膚表面角化、萎縮、毛囊內及汗腺管有角化栓塞呈特異性的“黏液性水腫”,心肌細胞間被黏蛋白及酸性黏多糖沉著,則間質水腫、心肌張力減退、心臟松弛而擴大,呈心肌假性肥大,重者可心肌纖維斷裂,細胞壞死,心包積液。大、小腦及下丘腦亦可有水腫及退行性變。引起智力低下、癡呆、神經萎縮及體溫下降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