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副肌強直癥疾病病因
一、病因
1.發病機制
先天性副肌強直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它與高鉀型周期性癱瘓為一等位基因病,由17號染色體的鈉離子通道SCN4A基因突變致病?;蛲蛔冎饕挥冖髤^S3~S4片段以及Ⅲ、Ⅳ區之間的連接區;
突變影響鈉離子通道的失活,肌細胞膜持續除極。在外界環境溫度降低時,肢體接觸的氣溫、水溫低于體溫稍多,遇冷期間其肌膜靜息膜電位降低,由于鈉離子通道開放使膜去極化,細胞內的鈉離子增加,干擾了肌肉收縮后肌質網內鈣離子的攝取,因而發生肌強直。當除極程度較輕時,鈉離子通道仍可從失活狀態恢復,由于此時細胞內鈉離子仍高,干擾了肌肉收縮后肌漿網內對鈣離子的再攝取,導致肌漿內鈣離子濃度維持于高水平,肌肉舒張障礙,引起肌肉持續性收縮、出現肌強直。若去極化程度較大,則肌細胞膜處于持續失活狀態、難以恢復,肌纖維不能興奮,出現肌無力。寒冷環境中肌細胞膜靜息電位降低,更易誘發鈉通道功能失調;
2.病理學
肌肉病理改變主要表現為肌纖維肥大、內有空泡、肌漿增多、核增多伴核內移。肌纖維橫斷面呈圓形,偶見肌纖維萎縮。病變以Ⅰ型肌纖維為主,盡管ⅡB型肌纖維缺乏肌動蛋白ATP酶,組織學改變卻較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