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并發癥
1、敗血癥:
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分革蘭陽性球菌敗血癥、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和膿毒敗血癥。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輔以其他治療方法。
2、新生兒肺炎:
與大孩子肺炎在表現上不完全一樣,多不典型,少數有咳嗽,體溫可不升高。主要癥狀是口周發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難、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有時就是“感冒”癥狀,如鼻塞、嗆奶。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的呼吸很快(大于45次/分,正常情況下是40~44次/分),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氣時胸骨上窩、肋間隙和劍突下凹陷叫三凹征)等呼吸困難的表現。
3、膽道閉鎖:
出生后持續黃疸,大便成灰白色,嚴重時出現肝衰竭、腹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等。
4、母乳性黃疸:
小兒的營養發育良好,一般情況良好,體重增加,大便為黃色,大便顏色正常。肝、脾不大。小兒的肝功能正常,無貧血。黃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后黃疸漸漸減輕,3~12周恢復正常水平。
5、膽紅素腦病:
本病臨床分4期,第1~3期出現在新生兒早期,第4期在新生兒期以后出現。
(一)警告期
表現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和肌張力減退。大多數黃疸突然明顯加深。歷時12~24小時。
(二)痙攣期
輕者僅兩眼凝視,陣發性肌張力增高;重者兩手握拳、前臂內旋,角弓反張、有時尖聲哭叫。持續約12~24小時。
(三)恢復期
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對外界的反應逐漸恢復,繼而痙攣逐漸減輕、消失。歷時2周左右。
(四)后遺癥期
常出現于生后2個月或更晚。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或牙釉質發育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