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潰瘍性結腸炎并發癥
一、腸道并發癥:
1、急性暴發型潰瘍結腸炎:
可出現急性結腸擴張和潰瘍穿孔;下消化道出血;結腸假性息肉,呈多發、大小不等,有時呈鵝卵石樣;
結腸狹窄多見于直腸和橫結腸,也可見于其他部位。
2、中毒性巨結腸(toxic megacolon):
中毒性巨結腸多發生在爆發型或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此時結腸病變廣泛而嚴重,累及肌層與腸神經,腸壁張力減退,結腸蠕動消失,腸內容物與氣體大量積聚,引起急性結腸擴張,一般以橫結腸最嚴重。
臨床表現為病情急劇惡化,毒血癥明顯,有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出現鼓腸、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白細胞明顯升高,X射線平片可見結腸擴大,結腸袋形消失。由于腸道擴張,可發生缺血、壞死,造成急性腸穿孔(acute intestinal perforation)。
3、結腸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
發生率在1%左右,病死率在40%~50%。
4、息肉(polyp):
凡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息肉,按病理可分為:
(1)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
最常見,炎性息肉,腸粘膜受長期炎癥刺激增生的結果。
(2)錯構瘤型息肉。
(3)其他:
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類癌等疾患。臨床上以大腸息肉多見且癥狀較明顯。
5、癌變(canceration):
病變主要發生在重型患者、病變累及全結腸和病程漫長的患者。癌變在兒童病例中較少。
病程越長癌變傾向越高,故患兒應1年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晚期并發癥尚有肛周感染、肛瘺等。
二、腸道外并發癥:
1、關節受累:
表現為非致畸形性游走性急性關節炎,如腫脹、疼痛。
2、皮膚損害:
較常見,嚴重的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約15%有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較常見,且愈后不留瘢痕;壞疽性膿皮病為潰瘍性損害,常見于軀干部,愈后留有瘢痕。
3、眼部:
鞏膜外層炎、復發性虹膜炎及葡萄膜炎的發生率約為5%。
5、其他:
晚期可并發脂肪肝、硬化性膽管炎、慢性肝炎;亦易發生貧血、營養不良、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