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由班氏、馬來和帝汶絲蟲引起。其臨床特征主要是急性期的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以及慢性期的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一系列癥狀。亦有不出現明顯癥狀而僅于血內有微絲蚴者,即所謂“絲蟲感染”。這幾種絲蟲的微絲蚴都具有較嚴格的夜間出現于外周血流中的特性。在我國絲蟲病流行于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64個縣、市(未包括臺灣省)。據防治前調查統計,全國有絲蟲病人3099.4萬,居當時世界第一位,很多患者有象皮腫、鞘膜積液、乳糜尿等癥狀和體征。經過努力防治,取得了很大成績,截止到1994年,經考核已有864個縣、市達到基本消滅絲蟲病的標準,有效控制了絲蟲病的傳播。
- 是否屬于醫保
- 否
- 別 名
- 發病部位
- 淋巴
- 傳染性
- 有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有絲蟲病發現地區的人群較常...
- 就診科室
- 骨科 傳染科
- 治療費用
- 市三甲醫院約(1000 —— 50000元)
- 治愈率
- 65%(外科手術治療)
- 治療周期
- 1-3個月
-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 相關檢查
- 寄生蟲血液檢查,尿液肉眼檢查,尿脂肪,白細胞分類計數,皮內試驗
- 常用藥品
- 鹽酸左旋咪唑糖漿,伊維菌素片,伊維菌素膠囊
- 最佳就診時間
- 就診時長
- 復診頻率/治療周期
- 1-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