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先放鹽還是后放鹽大有學問,不要把順序搞反了,影響健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鹽常常用做調味品,用來調味,增香。這只是其中的一點,更重要的一點是,鹽是用來補充碘與鈉的。碘與鈉是我們人體不可以缺少的營養素,都有其重要的生理機能,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碘在人體中要參與人體的能量代謝。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材料,可以促進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維護甲狀腺的正常功能。如果孕婦時期缺乏碘,就會一起流產,甚至出現死胎現象。如果胎兒缺乏碘,智力就會落后,甚至出現聾啞,斜視等癥狀。成年人缺碘,就會皮膚干燥,毛發零落,性情失常,患甲狀腺腫(粗脖子病),智力減退,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等。而鈉能夠維持細胞的正常滲透壓,缺少會引起虛腫,癱軟,過多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可見,鹽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最好是保持在每天每個人4克到6克。過多與過少,都會影響碘與鈉的攝取,影響健康。
但是,鹽一般作為烹調食物時候使用。如果烹調反復不對,就會嚴重影響鹽的真正作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因為,許多食物會影響鹽中的碘與鈉的正常吸收,甚至會破壞鹽中的碘與鈉。長時間的錯誤操作,就會造成身體缺乏碘,甚至缺乏鈉。一般情況下,炒菜要后放鹽,這是因為,如果先放鹽,鹽會造成菜外滲透壓增高,菜內的水分很快就會滲出,菜就會熟的慢,影響菜的鮮嫩與口感,同時,會造成菜中的營養素大量丟失,同時也會破壞鹽中的碘,影響營養素的正常供給,從而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因為我們的健康最關鍵的就是營養素合理攝取。這是后放鹽的正確解釋。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不是所有的炒菜,都需要后放鹽的。需要靈活掌握不能太教條,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比如說,如果用花生油進行烹調,就需要先放鹽,注意,要先放一部分鹽,剩下的另一部分鹽,最后放。這是因為,花生容易被一種黃曲霉菌污染,如果條件具備,黃曲霉菌就會產生一種毒素物質,叫黃曲霉素。黃曲霉素毒性很強。大家知道砒霜毒性很強,但是,黃曲霉素比砒霜的毒性大68倍。為了避免中毒,等油熱后放入鹽,可以利用鹽中的碘來解除黃曲霉素,這樣就會預防黃曲霉素中毒。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那就是用動物油炒菜的時候,也是需要先放一部分鹽,最后再放一部分鹽。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健康。因為動物油中的有機氯會有殘余,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而鹽可以減少這種有機氯的殘留,有利于身體健康。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