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次就診要做的功課
建議初次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來醫院看病前做些功課,如通過網上了解該日觸診醫生的情況,攜帶好所有的看病資料,資料過多的可以自己稍作整理,病情特別復雜預計看病時間很長的更適合看特需門診。醫院就診的過程,就是和醫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過程。不建議患者頻繁地換醫院和醫生就診,如此的結果是醫生和患者互不了解。甚至有些患者到某家醫院看病,被安排抽血等檢查后,有關檢查結果還沒有出來,患者就到另外醫院就診了,這種隨意看病的結果是浪費金錢,浪費時間,甚至耽誤疾病的診治。
有的患者已經在服用降糖藥、降壓藥或者其他藥物,如果本人講不清楚,建議來就診時帶上所服用的藥物,以便醫生了解和必要時調整服藥。
切記的是患者應該到正規的醫療單位就診,最好到三級、二級醫院的專科就診,因為新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案的確定至關重要。尤其不可相信所謂電視、報紙、廣播的各種降糖廣告,更不可搞什么郵購買所謂特效藥物。須知,糖尿病治療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治療,醫生不面見患者、不進行交流是無法看病的。
2、如何確診糖尿病
糖尿病的確診簡單明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如果有糖尿病癥狀如口渴、多飲、消瘦等臨床表現,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即可被診斷為糖尿病。如果單次血糖達到糖尿病標準,但患者無任何癥狀,則需要在不同時間重復一次血糖檢查。如果有兩次血糖值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即可被診斷。
為了進一步明確糖代謝異常的類型和胰島素分泌能力,可以檢測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分別檢測空腹和服糖后30分鐘、60分鐘和120分鐘時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
3、建立病歷檔案
在完成糖尿病并發癥篩查后,糖尿病患者應該建立自己的病歷檔案。現在各家大醫院都實行了計算機病案管理,有的還包括門診病案管理。因此,每個患者都應該記住自己的門診病歷號。每次掛號顯示同一個病歷號,以便保持資料的延續性。對于用醫保卡就診的患者,這點不難。但是,對于自費就診的患者,需要注意這個問題。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復診時又掛了新的門診號碼,造成病歷資料中斷和重新換號、掛號的混亂。建議這些患者將您的門診病歷號存儲在手機里。門診病歷號就如患者的身份證號碼,一個人只有一個。
4、篩查并發癥
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后,應進一步明確糖尿病的類型和有否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的類型一般分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繼發性糖尿病。我國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為2型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多種代謝異常或疾病狀態如血脂異常、肥胖、高血壓等。
由于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何時開始有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經確診就已經有多種糖尿病并發癥。所以,對于新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應該盡最大可能地完成糖尿病并發癥篩查。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新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應在發病5年后每年篩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則應在確診糖尿病后即行篩查,然后根據檢查結果,對于無糖尿病并發癥者,每年篩查一次;對于已有并發癥者,則視情況進一步檢查或決定復查時間,同時更有針對性地加強治療。
糖尿病并發癥通常影響到多個系統,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腎臟、腦、眼底等多個系統或臟器,因此篩查項目包括視力、晶狀體、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變及是否需要積極處理;查心電圖和立臥位血壓以了解有無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和高血壓、心臟病變;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動以了解有無糖尿病足病變;查24小時尿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以了解有無糖尿病腎臟病變;查有關血液的生化指標以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況和胰腺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檢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