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病也要引起重視
對一般人來說,感冒只是司空見慣的“小病”。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患感冒后需要根據癥狀和病情及時進行治療,如處理不當,會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會變成一場“大病”。這是因為:
1.感冒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種應激狀態,這種情況下,會刺激機體分泌大量的應激性激素(如腎上腺素)進行抗爭,這是人體一種本能的保護反應,但這些應激性激素也會對胰島素的降糖作用產生抵抗,導致血糖顯著升高或較大波動。
2.一般來說,感冒多局限于上呼吸道的感染,如果不進行及時控制,再加上高血糖的興風作浪,病毒或細菌會沿著上呼吸道往下侵襲,引起肺部的感染和炎癥。在臨床上我們每年都會遇到糖尿病患者因感冒快速發展為重癥肺炎甚至死亡的病例。
3.由于感染和高血糖相互加重,加上患者食欲欠佳、用藥規律破壞、藥量沒有及時調整,容易誘發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并使原來合并的高血壓、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腦血管病等出現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糖尿病患者與常人相比更易感冒
首先,2型糖尿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大,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就低下。其次,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等代謝紊亂,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引起各種組織器官功能缺失,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從而對外界各種細菌、病毒的抵抗力下降。所以一旦出現外界天氣變化,室內外溫差變大,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現“感冒”,而且各種感冒癥狀持續時間長,同時感冒又會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3、糖尿病患者如何選藥
感冒癥狀、發展和病程個體差異性較大,糖尿病患者選擇感冒藥要根據個人病情科學選擇,以下幾點可作為參考原則
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含血管收縮劑的感冒藥時需謹慎。有研究發現,服用含有血管收縮作用成分的感冒藥(如鹽酸偽麻黃堿等)可能會增加腦卒中的危險。對一般人來說,服此類藥物并無大礙,但對糖尿病患者,尤其一些特別敏感的患者而言,也有可能誘發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后果。
2.感冒藥多數都有解熱鎮痛作用(如對乙酰氨基酚)。解熱常會伴隨大量出汗,致使體液丟失、血糖升高、血流減慢、血液濃縮呈高凝狀,對已有血管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此類藥物后需注意適量增加喝水,維持體液平衡。
3.伴有咳嗽、咳痰的患者,如果痰量多或黏稠,此時不宜應用中樞性鎮咳藥(如氫溴酸右美沙芬),因為咳嗽本身可以促進排痰和排菌,如果抑制咳嗽反而不利于病情痊愈。這種情況下可選用祛痰藥或霧化吸入(如α-糜蛋白酶、易咳凈),促進痰液排出。
4.伴有咽痛、畏寒、發熱、咳痰的患者,要注意監測體溫,如果經體格檢查和試驗室檢查有細菌感染征象,可聯合使用抗生素。
5.特別注意的是,感冒期間要勤測血糖,在醫生的指導下,注意調整降糖藥或胰島素的劑量,防止血糖波出現過大的波動,如有病情變化,及時到醫院就診。
4、糖尿病感冒注意事項
1. 一旦糖尿病患者發現自己感冒了,那就要隨時觀測自己血糖的高低,注意做好預防。尤其是那些需要打胰島素的病人,要時時刻刻注意血糖的變化。
2. 如果能進食,盡量不減少飯量,以免血糖波動。如果吃干飯消化不好,可以改為粥、甜水等來代替。如果完全不能進食,要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