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 |
心臟
血液血管
|
心血管內科?
|
心血管造影可了解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變化,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診斷心臟血管病方法。
|
胸部CT |
胸部
|
|
胸部CT檢查可發現胸部有無病變情況,對胸部疾病有診斷意義。
|
動態心電圖 |
心臟
|
心血管內科?
|
動態心電圖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并編集分析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對心臟疾病有診斷意義。
|
胸透 |
胸部
|
心胸外科?
|
胸透的目的主要看心,肝,肺有無異常,最主要是發現結核。
|
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
其他
|
|
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可用于測量血流方向,血流性質,血流速度,血流量,異常血流束的途徑,異常血流束可協助二維超聲心動圖,明確結構異常的部位及走行,確定異常分流時相。
|
乳酸脫氫酶 |
肝
|
肝膽外科?
|
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所以可以根據其組織特異性來協用診斷疾病。
|
ECT |
全身
|
|
ECT檢查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觀察。
|
血清促甲狀腺激素 |
顱腦
甲狀腺
|
內分泌科?
|
血清促甲狀腺激素試驗是判斷甲狀腺功能紊亂原因及病變部位的重要指標。血清甲狀腺激素和TSH聯合應用,可以判斷甲狀腺功能紊亂的原因,幫助制訂有效的治療方案。
|
尿維生素B1 |
全身
足部
|
|
尿維生素B1(VitB1,VB1)檢查可了解體內維生素B1量的情況,了解有無維生素B1的缺乏狀況。升高見于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霍奇金病。減少見于腳氣病、甲狀腺功能亢進、丙酮酸羧酶缺乏癥、重度營養不良、心功能不全、酒精中毒、哺乳期、腹瀉等。
|
血清抗心磷脂抗體 |
全身
|
|
ACA能干擾磷脂依賴性的凝血過程,與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反復自然流產等有密切關系。陽性見于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心肌梗死、卒中(又稱中風)、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以及腫瘤、感染性疾病(艾滋病、麻風、痢疾等)。
|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 |
其他
|
體檢保健科?
|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檢查擴展了經胸超聲檢查的范圍,能更清晰地看到心臟大血管的情況。經胸壁超聲心動圖觀察不清晰的病例,尤其適用于人工瓣功能障礙(狹窄、瓣周漏),左右心耳的病變(血栓),瓣膜贅生物(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夾層主動脈瘤,房間隔缺損,卵圓孔未閉及卵圓孔位置定位,冠狀動脈(左主干、左前降支等),術中監測(糾正、補充術前的診斷,評價手術的即刻效果)等。
|
二維超聲心動圖 |
其他
|
|
二維超聲心動圖能清晰、直觀、實時顯示心臟各結構的形態、空間位置及連續關系等,是基本的檢查法。從二維空間顯示心臟大血管不同方位的斷層結構、毗鄰關系與動態變化,是心臟超聲的核心檢查手段,適合于各種類型心血管疾病的檢查。
|
M型超聲心動圖 |
其他
|
|
M型超聲診斷儀(也稱超聲心動圖儀)能將人體內某些器官的運動情況顯示出來,主要用于心臟血管疾病的診斷。對確定心律失常的原因和起搏點的位置將有重要價值。
|
心肌灌注顯像 |
心臟
|
|
心肌灌注顯像可診斷心肌梗塞或缺血部位、大小和范圍、心電圖異常Q波的鑒別診斷,對冠心病、心肌梗塞面積判斷,冠脈搭橋術及溶栓治療的監測,均為首選方法。
|
胸部磁共振 |
胸部
|
|
胸部MRI檢查對X線胸片上發現的問題,MRI可作出定性診斷。縱隔在MRI像上,可觀察隔腫瘤及其與周圍血管解剖關系,可清楚顯示腫留對腋下,臂叢及椎管的侵犯。對肺門淋巴結腫大與中心型肺癌的診斷幫助較大。心臟大血管MRI檢查具有快速、省時及病人痛苦小的優點,可顯示房室,血管的大小,內腔,并可觀察血液動力學改變,有利于功能診斷,也可識別異常組織。
|
心肺功能運動試驗 |
心臟
肺
|
|
心肺功能運動試驗為一種診察手段,在負荷遞增的運動中反映人體的心肺功能指標,經過對各項參數的綜合分析,了解心臟、肺臟和循環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貯備能力。
|
血清球蛋白 |
肝
腎
|
血液科?
|
血清球蛋白(G,GL0)測定對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有一定輔助作用。
|
新生兒體格檢查 |
全身
|
內科?
外科?
婦產科?
兒科?
中西醫結合科?
|
新生兒體格檢查對全面了解嬰兒的身體狀況、發育、生理和病理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對嬰兒以后的生長發育具有指導性意義。新生兒生后12小時內應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包括通過體格和神經肌肉檢查更準確地判斷胎齡。
|
血清白蛋白 |
肝
腎
全身
甲狀腺
|
肝病?
肝膽外科?
腎內科?
肝炎?
急診科?
|
白蛋白(A,Alb)測定可了解血液膠體滲透壓、體內代謝物質運輸情況,對疾病的診療有輔助意義。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濃縮而致相對性增高,如嚴重脫水和休克、嚴重燒傷、急性出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低癥。減低見于肝硬變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嚴重損害(如急性肝壞死、中毒性肝炎等)、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嚴重出血、腎病綜合征等。當降低至 25g/L以下,易生腹水。
|
中心靜脈壓 |
血液血管
|
|
中心靜脈壓系指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壓力,連續測定中心靜脈壓的改變,可動態地了解血容量的變化及判斷心臟對補液的耐受能力,是調節輸液治療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
血漿銅藍蛋白 |
肝
甲狀腺
淋巴
關節
|
|
銅藍蛋白測定對某些肝、膽、腎等疾病的診斷有一定意義。
|
血心鈉肽 |
心臟
|
|
測定血清ANP的活性用于診斷和監測心力衰竭患者病程和療效。由于心房擴張是AVP釋放的主要誘因,因此ANP的濃度與左心房壓、肺動脈收縮壓有著密切的關系。
|
心音圖 |
心臟
|
|
心音圖檢查可以真實地記錄正常心音、額外心音及心臟雜音。
|
血小板聚集試驗 |
血液血管
|
|
血小板聚集試驗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高見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靜脈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癥、抗原一抗體復合物反應、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藥、高脂飲食及吸煙等。減少見于血小板無力癥、巨大血小板綜合征、儲存池病、May-Heegglin異常、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肝硬化、尿毒癥、感染性心內膜炎、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等。
|
血清促甲狀腺激素 |
免疫系統
|
|
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對Graves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估計均具有重要的意義。(1)TRAb對Graves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估計均具有重要的意義。Graves病患者TRAb陽性率可達95%以上,故可作為Graves病的診斷依據。應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時,隨著病情的緩解,TRAb的活性可明顯下降,當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后,若TRAb逐漸下降,以至轉陰,則停藥后復發的可能性小;若治療后TRAb持續陽性,則說明治療效果欠佳,停藥后復發的可能性大。
(2)TRAb在甲減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患者也可出現陽性,有助于以上疾病的病因學診斷。
|
漿膜腔積液蛋白 |
顱腦
|
腎內科?
肝膽外科?
|
漿膜腔積液蛋白測定用以區別漏出液和滲出液。
|
漿膜腔積液葡萄糖 |
顱腦
|
普外科?
|
漿膜腔積液葡萄糖定量指檢測積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以區別漏出液和滲出液。葡萄糖含量明顯減低是由于細菌和炎性細胞對葡萄糖的酵解作用增強、腫瘤細胞利用葡萄糖增多和葡萄糖從血漿轉移到漿膜腔減低等所致。主要見于化膿性積液,其次結核性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