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腦出血的臨床癥狀主要取決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腦,還是向周圍臨近區域擴展及與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關。如局限于丘腦都有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三偏癥狀,上下肢為基本均等的癱瘓,感覺障礙較重,個別出現丘腦痛且感覺障礙不易恢復,多無意識障礙,擴展至殼核癱瘓重,可出現較輕的意識障礙如嗜睡,優勢半球可出現丘腦性失語,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波及丘腦下部則意識障礙重,可能出現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神經源性肺水腫或去皮層強直,出血影響中腦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動眼神經麻痹等。
丘腦出血的鑒別診斷:
1、丘腦出血按照頭部CT的表現可分為三型,對丘腦不同類型的出血要相互鑒別。
(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腦癥狀較輕,多無意識障礙,無并發癥,常有運動障礙和感覺障礙;
(2)丘腦基底節型:血腫由外側侵入基底節,患者癱瘓癥狀較重,可出現典型的三偏癥狀,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輕度意識障礙;
(3)丘腦腦室型:血腫破入側腦室及三、四腦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識障礙,嚴重的出現中線移位,引起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肺水腫等并發癥。
2、丘腦出血還需要和其他不同的腦出血癥狀相互鑒別。
(1)內囊出血:是最常見的出血部位。其典型臨床表現為對側“三偏”(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內囊出血病輯范圍較大,神經損害癥狀較重。但若出血偏于內囊外側,主要損害外囊部位,則臨床癥狀多較輕些,多無意識障礙,偏癱也輕,預后較好。
(2)腦室出血: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腦室出血為腦室內脈絡叢破裂出血,較為少見。繼發性者是由于腦內出血量大,穿破腦實質流入腦室。臨床表現為嘔吐、多汗、皮膚發紫或蒼白。發病后1~2小時便陷入深昏迷、高熱、四肢癱或呈強直性抽搐、血壓不穩、呼吸不規律等。病情多為嚴重,預后不良。
(3)腦葉出血:也稱為皮質下白質出血,可發生于任何腦葉。除表現頭痛、嘔吐外,不同腦葉的出血,臨床表現亦有不同。如額葉出血可出現精神癥狀,如煩躁不安、疑慮,對側偏癱、運動性失語等;頂葉出血則出現對側感覺障礙;顳葉出血可出現感覺性失語、精神癥狀等;枕葉出血則以偏盲最為常見。腦葉出血一般癥狀均略輕些,預后相對較好。
(4)橋腦出血:橋腦是腦干出血的好發部位。早期表現病處側面癱,對側肢體攤,稱為交叉性癱。這是橋腦出血的臨床特點。如果出血量大,則影響對側,出現四肢癱、瞳孔縮小、高熱、昏迷等癥;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腦室則出現抽搐、呼吸不規則等嚴重癥狀,預后多不好。
(5)小腦出血:若出血量少,臨床表現常常是先出現頭暈,繼則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走路不穩、講話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壓迫延髓生命中樞,嚴重者可突然死亡。
1、治療方法:
通過行腦室外引流加反腰穿治療,并配合相應護理,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2、治療原則:
防止進一步出血,挽救生命、促進機能恢復。內科保守治療適于出血量少、無生命危險及嚴重神經功能缺失者。隨著科技進步尤其是CT的出現,外科手術治療在治療腦出血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立體定向高血壓腦出血鉆孔置管引流術是利用計算機將血腫腔三維從建,根據血腫形態選擇合理穿刺路徑,置管抽吸、引流血腫,是神經外科與高科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損傷小、精確度高、清除血腫徹底等優點,尤其適用于老年患者和不能耐受開顱手術打擊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