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 ? ? ?1、遺傳檢查
(1)對疑有遺傳性疾病者,夫婦雙方均應做染色體核型檢查,或進一步做夫婦的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制。
(2)系譜分析:通過家系調查,分析遺傳性疾病對未來妊娠的影響。
(3)核型分析:同時檢測夫婦雙方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觀察有否數目和結構畸變及畸變的類型,推測其復發概率。
(4)分子遺傳學診斷:目前部分基因遺傳病可通過分子遺傳學檢查做出診斷。
2、內分泌診斷
(1)基礎體溫測定(BBT):基礎體溫能反應卵巢的功能狀態,可用于篩查黃體功能不全。因為黃體功能不全可引起習慣性流產,黃體功能不全者基礎體溫表現為:高溫相小于11天;高溫相體溫上升幅度小于0.3度。
(2)子宮內膜活檢:個體間月經周期長短變異較大,主要是卵泡期長短不同的結果,而黃體期時限及內膜變化基本一致。黃體末期做子宮內膜活檢,如內膜成熟度落后,即可診斷黃體功能不全。內膜活檢除做常規的組織學檢測外,最好同時做雌激素受體測定。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含量低,即使黃體功能正常,孕激素充足,內膜成熟度仍落后正常水平,是為假性黃體功能不全。
(3)激素測定,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定量檢測。血清孕酮測定:月經周期中外周血中的孕酮主要來自排卵后所形成的月經黃體,其含量隨著黃體的發育而逐漸增加,至黃體發育成熟,即黃體中期,血中孕酮含量達高峰,然后不斷下降,月經前期達最低水平。整個黃體期中外周血的孕酮含量變化呈拋物線狀。黃體功能不全時,孕激素分泌量下降,因而測定外周血孕酮水平可反映黃體的功能狀態。血清孕酮水平大于每毫升3微克(即3ng/ml),表明卵巢已有排卵,黃體中期孕酮水平大于每毫升15微克(即15ng/ml)表明黃體功能正常,小于此為黃體功能不全。
(4)血清泌乳素(PRL)測定:血清泌乳素由垂體前葉分泌,主要功能為產后促進乳汁分泌。同時血清泌乳素對維持正常的黃體功能亦有重要作用,過低或過高均可導致黃體功能不全。臨床常見的是血清泌乳素分泌過多的高泌乳素血癥。血清中血清泌乳素正常值為每毫升4~20微克,大于20微克為升高。血清泌乳素輕度升高與反復流產關系密切。因血清泌乳素過高則嚴重干擾性腺軸功能,導致無排卵和不孕。
3、免疫學檢查
(1)首先應用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MLR)及淋巴細胞毒性抗體測定,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流產。原發性流產多發生在妊娠20周以內,丈夫和妻子比正常配偶共有更多的人類白細胞抭原(HLA),妻子不具有抭配偶免疫,對丈夫表現出較微弱的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血清不含有混合淋巴細胞培養阻斷因子,白細胞治療有效。繼發性流產配偶間不共有人類白細胞抭原(HLA),妻子有補體依賴或補體非依賴抗配偶淋巴細胞毒性細胞,對一組細胞顯示多性抗體,肝素治療有效。女方對男方的單相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并和無關第三者的抗原做比較。如女方對丈夫表現為微弱或缺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提示妻子血中無抗父系抗體,與丈夫有相同的人類白細胞抭原
(2)抗精子抗體的測定:如抗精子抗體陽性,提示生育力低。抗精子抗體滴度高和宮頸黏液中有抗精子抗體對生育影響大。可用精子凝集試驗檢測精子凝集抗體,精子制動試驗檢測精子制動抗體,免疫珠試驗檢測精子結合抗體。
(3)抗磷脂抗體(APA)測定:懷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要檢測抗磷脂抗體,可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等直接測定女方血清中抗磷脂抗體及其滴度。
(4)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測定:孕前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高預示下次妊娠流產的可能性大。
(5)母體抗父系淋巴細胞毒抗體測定:將夫婦雙方淋巴細胞加補體共同孵育,然后計數死亡細胞的百分數,如死亡細胞在90%以上,為正常妊娠,低于20%則多發生反復流產。
(6)血型及抭血型抗體測定:丈夫血型為A或B、或AB型,其妻子為O型又有流產史者,再懷孕時應進一步檢查丈夫是否屬于O型,O型不引起ABO血型不合。反之丈夫為A或B或AB型時則應考慮檢測妻子有無抗A,抗B或抗AB抗體,并做好妊娠監測以防止流產、死產。
4、內生殖器畸形的檢查
(1)子宮輸卵管造影(HSG):子宮輸卵管造影是診斷子宮畸形敏感而特異的方法,根據子宮腔形態有否異常或充盈缺損,可判斷有否子宮畸形。如造影顯示宮頸內口直徑大于6毫米,則可有助于診斷宮頸功能不全。
(2)超聲檢查:超聲在診斷宮腔異常方面不如子宮輸卵管造影,但在診斷子宮外部形態異常中意義較大。如超聲檢查配合子宮輸卵管造影有助于縱隔子宮和雙角子宮的鑒別診斷;超聲波檢查可明確子宮肌瘤的數目、大小及部位
(3)磁共振成像:雖然費用高,但在判斷內生殖器畸形方面作用很大。
(4)腹腔鏡和宮腔鏡:兩者可直接觀察子宮外部形態和宮腔內狀況,能明確子宮畸形及其類型。宮腔鏡還可確診宮腔黏連,并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治療。腹腔鏡還可診斷和治療盆腔病變,如盆腔黏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5)宮頸擴張器檢查:用8號子宮頸擴張器伸入宮頸內口毫無困難時提示宮頸功能不全。
5、病原體感染的檢查尿、宮頸黏液培養了解有無微生物感染。病原體感染也是引起反復流產的原因,應行宮頸分泌物支原體、衣原體、β-溶血性鏈球菌等培養。一般情況下,TORCH檢測(弓形體、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免疫檢測法)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抗體測定意義不大,除非病史提示有慢性感染者。流產后妊娠物應進行病理檢查。
流產必須與功能性子宮出血、輸卵管妊娠、葡萄胎、子宮肌瘤、絨毛膜上皮癌等進行鑒別。此外還應鑒別各種類型的流產,以便明確診斷,根據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治療。
? ? ? ? 二、處理措施:
以預防為主,在受孕前,男女雙方都應到醫院做仔細的檢查,包括生殖器檢查及必要的化驗。有條件的可做染色體檢查,如能找到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已經妊娠者也要按照醫生的指導針對原因進行不同的安胎處理。
中醫認為本病多屬腎氣不足,沖任不固所致,宜在未孕之前補腎健脾,固氣養血,進行調治。具體的方藥可用補腎固沖丸。每次6-10克,一日三次,月經期停服,以2個月為一個療程,可服1-3個療程。
對于子宮內口松弛所致之妊娠晚期習慣性流產,一般在妊娠16-22周即采取子宮內口縫扎術,維持妊娠至后期甚至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