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物質進入眼內后,迅速產生壞死性反應,較嚴重的反應可在數分鐘內產生不可逆損傷.自覺癥狀與酸性燒傷大致相同。但更劇烈,尤其是疼痛和腫脹更為明顯。臨床上根據眼部組織損傷的程度及病變性質,將其分為3期與4度:
1、急性期:燒傷后數秒至3天以內,早期表現為結、角膜發生進行壞死性反應,疼痛及眼部刺激癥狀明顯。
2、營養紊亂期:燒傷后3天至3周以內,早期表現為角膜水腫變性,逐漸發展為非炎性壞死性潰瘍。后期 出現大量新生血管長入,部分組織開始修復,反復逐漸減輕。
3、瘢痕期:燒傷3周以表現為角膜白斑形成或血管話角膜。各種眼部并發癥相繼出現,瞼球粘連眼壓升高或眼球萎縮。
一旦酸性物質進入眼內,可立即對組織產生損害性反應。自覺癥狀表現為眼部劇烈的疼痛,燒灼行刺痛,眼前部刺激癥狀明顯及視力急劇下降。
眼部檢查:常拌有眼瞼皮膚及結膜燒傷。角膜燒傷首先表現為角膜上皮與前彈力膜的粘合力減弱而導致大片的上皮脫落,繼而出現角膜水腫變厚,呈現灰白色渾濁,若累及瞳孔區側出現嚴重的視力下降。晚期大多數病例可、形成角膜大量新生血管,角膜白班。嚴重者可行成廣泛性瞼球粘連及假性翳狀胬肉。
根據我國1982年眼外傷與職業性眼病協作小組通過的分度標準 分為:
?、穸龋荷掀p傷,上皮混濁脫落,但前彈力層及角膜基質未受損失,痊愈后不留痕跡。
?、蚨龋簝H基質淺層水腫,未累及深層,故深層仍保持透明。
Ⅲ度:實質淺層水腫,混濁顯著,角膜呈磨玻璃狀,角膜實質較深層也受損傷,虹膜隱約可見。Ⅳ度:角膜全層受累,呈瓷白色混濁,虹膜看不見。
酸性燒傷和堿性燒傷在檢查和臨床表現方面均有不同,需加以鑒別。一般來說,酸性燒傷時,角膜、結膜之燒傷邊界清晰,組織表面有凝固膜、結膜血管發暗,可有結膜下出血,重者血管可完全閉塞。而堿燒傷時,輕者結膜充血,角膜上皮脫落;稍重者可見結膜缺血,血管變暗變細或閉塞,角膜混濁;重者結膜血管消失,角膜完全混濁;眼球呈瓷白色,無自覺癥狀和刺激癥狀。
角膜灼傷刮傷:陽光或一些外界物體特別是表面較粗糙的固體物接觸或擦過角膜表面時,均可造成角膜不同程度的擦傷,如角膜上皮缺損或剝脫等。
角膜潰瘍:多因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致的眼部疾病。當致病因素侵及角膜時,角膜緣血管網首先擴張充血,稱為睫狀充血。炎癥滲出,白細胞侵入病變部位,引起上皮和基質的混濁水腫,稱為角膜浸潤。若病情不能控制,浸潤繼續加重發生變性、壞死、組織脫落,便形成角膜潰瘍。浸潤基底部呈灰白色污穢,邊緣不清,若治療適當,控制炎癥,潰瘍基底部及邊緣逐漸清潔,邊界清晰,周圍上皮再生,以后結締組織增生,形成深淺不同的瘢痕。
角膜糜爛是淺層點狀角膜病變的一種癥狀。淺層點狀角膜病變(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是角膜上皮三種病變類型的總稱,即點狀上皮角膜炎(punctate epithelial keratitis)、點狀上皮糜爛(punctate epithelial erosions)和點狀上皮下浸潤(punctate subepithalial infiltrates),它們常同時存在,只是輕重和病變范圍有所偏重和不同。
角膜混濁:角膜是無血管結構的透明組織。透明是角膜組織的最大特征,是擔負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傷或有害因素影響,使其透明度喪失發生混濁,就會引起視力障礙。
遇有化學性眼燒傷最迫切和有效的急救辦法,是傷后立即就地用大量清水沖洗,將結膜囊內的化學物質全部清除,用清水不僅能起稀釋作用,而且能沖走化學物質,將其破壞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沖洗必須爭分奪秒,即便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受傷者也應自己進行搶救,最好是將面部浸在水中,睜開或扒開眼瞼沖洗,時間為5-20分鐘,然后再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處理。對角膜熱燒傷的處理,應具體情況具體制定治療方案,輕度燒傷病例可用藥物治療,如果傷眼角膜上皮愈合困難,除藥物治療外,加壓包扎、戴接觸鏡或生物膠原膜、應用組織粘合劑和自血療法,如果角膜即將穿孔或已經穿孔,就可選擇相應的角膜移植手術,早期的手術治療對角膜損傷的愈合和解剖結構的恢復有促進作用,如果角膜創面修復失敗,可做暫時性或永久性瞼緣縫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