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以肩部疼痛為主;慢性期以肩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肩關節痛,活動受限,常可出現上肢上舉抬肩、內旋后彎等動作障礙,影響梳頭、解衣扣等日常生活動作。肩部壓痛點明顯,數月后可見肩部肌肉萎縮,也可能出現鈣化點。
肩關節痛的鑒別診斷:
1、肩痛:肩痛是指肩關節及肩胛周圍筋骨肌肉作痛。身體的所有關節中,肩膀可能是最多才多藝,而它有很多肌健和肌肉,讓你的手臂可以做大范圍的活動,同時也是最容易產生疲勞和疾病的關節。很多老年人因為“肩周炎”的緣故備受肩痛的折磨,時間一久,他們就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以為肩痛就一定是肩周炎的癥狀。其實不然,肩痛也可能是其它更為嚴重的疾患所引起。
2、續性劇烈的肩痛:常由于肩關節脫位引起。有明顯的外傷史。
3、肩部牽涉痛:因內臟疾病,引起肩部疼痛,或痛覺過敏,稱為牽涉痛。癥狀出現比較緩慢,鈍痛,或不適感,并不完全符合神經走向,區域模糊,痛感模糊。
4、肩周區彌散的鈍痛及放射痛:肩周區彌散的鈍痛及放射痛是肩胛上神經卡壓癥的臨床表現。肩胛上神經卡壓是肩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國外有學者認為本征占所有肩痛患者的1%~2%。
5、肩周酸痛不適:肩周酸痛不適又名漏肩風、肩關節周圍炎、五十肩,其肩關節功能障礙突出者又有凍結肩之稱。
預防:疏通經絡:運用按摩手法可以疏通經絡,從而調節機體病理狀態。
活血化瘀:可擴大毛細血管管徑,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血漿粘滯度,提高血液流速,解除肌緊張活血化瘀的作用:
整脊利節:可以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秘,加快關節滲出液的吸收,從而消除關節內和關節周圍的積液、水腫。按摩中的被動運動性手法,可適當牽拉韌帶,增強韌帶的彈性和張力,保持或恢復關節的生理活動度,防止骨質疏松、關節韌帶扭傷和關節周圍組織粘連。
住痛移疼:通過手法對軟組織的直接放松,改善血液循環以促進外周致痛物質(如乳酸、組織胺等)的分解、稀釋和清除,所以說按摩有較好的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