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前診斷
檢查孕婦及丈夫的血型。孕婦到妊娠第16周時查血清抗體,作為基礎水平,至28~30周時再測抗體,以后每月測一次。如抗體效價上升,提示胎兒可能受累。在孕期28~31周時宜同時測定羊水膽紅素和羊水卵磷脂(L)鞘磷脂(S)比值;如L/S≥2,提示胎兒肺已成熟,有條件考慮提早分娩。
對Rh陰性孕婦用PCR法檢測羊水中胎兒RhD血型的基因,也可直接從孕婦靜脈血中用熒光PCR法測出胎兒RhD的DNA,以確定胎兒的血型。
(二)產時診斷
檢查胎兒面臍血的血型和特異性抗體。
(三)產后診斷
1.血常規檢查 示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減少,網織紅細胞可增至5%~6%,幼紅細胞在生后1~2天內可達2~10個/100白細胞。
2.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
3.血型和血液抗體檢查
(1)ABO溶血癥:分別檢測孕母和嬰兒血型;直接和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常陰性;但以“最適合稀釋度抗人球蛋白血清”作“抗體釋放試驗”,可得陽性結果。
(2)Rh溶血病:分別檢測孕母和嬰兒Rh血型;新生兒抗人球蛋白直接和間接試驗均陽性;以新生兒血清與標準Rh紅細胞作凝集試驗,根據凝集結果判定新生兒血清中存在的Rh抗體的型別,可以明確診斷Rh溶血病的類型。
1.胎兒水腫 應與非免疫性胎兒水腫相鑒別,特別是α-地中海貧血、Hb 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其他還應考慮先天性腎病、胎-母輸血、宮內感染、先天性畸形等因素,這些都能通過臨床檢驗血清學檢查等予以鑒別。
2.黃疸 生理性黃疸出現晚,進展慢、程度輕、無貧血和肝脾腫大,外周血中少見有核紅細胞。敗血癥有中毒癥狀,體溫不穩,血培養陽性有助鑒別。其他如G-6-PD缺乏癥等先天性溶血性疾病也應予以鑒別。
3.貧血 主要與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性貧血相鑒別,如胎-母輸血、胎-胎輸血、顱內出血和內臟破裂等。
一)產前治療
如產前檢查已知胎兒發生較重的溶血病,可為孕婦作血漿置換術,以換出孕婦血液中的抗體。如胎兒肺功能已成熟,可提早分娩。胎兒貧血的治療可考慮為胎兒作宮內輸血。孕婦的產前藥物治療可用靜脈丙種球蛋白(1VIG),該制劑具有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雙重作用,可利用其抑制作用減少孕婦產生抗體或阻止抗體進入胎兒體內。具體方法:為孕婦靜注IVIG 400~5000mg/kg,每天1次,4~5天為1療程,以后每2~3周重復1療程,直至分娩。治療愈早,效果愈好,孕28周前(最好20周前)開始治療的比28周后的效果好。
(二)產時處理
醫務人員事先做好窒息和復蘇和交換輸血的準箅。以自然分娩為妥。
(三)產后治療
1、 光照療法 非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可轉變成光紅素,后者為水溶性,可經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以藍光最常用,總光度160~320W。裸體光照,用墨布遮發。光照可持繼1~3天,也可間歇光照。白光(日光燈)和自然太陽光含有藍光成分,也有一定療效。
2、 輸血漿或白蛋白 白蛋白可與非結合膽紅素結合,減少游離膽紅素,起到預防核黃疸的作用。每次靜滴白蛋白1g/kg,或輸血漿25ml/次。
3、 換血 換出血液中的抗體、致敏的紅細胞和游離膽紅素,起到預防膽紅素腦病的作用。換血量約為嬰兒血容量(約85ml/kg)的兩倍。換血后繼發光療,可減少換血次數。
4、 藥物治療 有些藥物的療效不及光療,已被光療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