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困難、呈持續性,常不能平臥、咳嗽。
2、食欲差、上腹痛、肝大、腹水、下肢水腫較明顯。
3、常有誘因,如感染、心律失常、風濕活動、感染性心內膜炎、電解質紊亂。
4、心臟相,顯示心臟較大。
5、B超,肝瘀血腫大明顯。
心功能失代償:當心臟病變不斷加重,心功能減退超過其代償功能時,則出現心功能失代償。 心力衰竭,主要以右心衰竭為主。表現為心悸氣短、紫紺加重,頸靜脈怒張,肝大有壓痛,雙下肢浮腫或有腹水,靜脈壓增高,少尿,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心率增快,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右心功能不全:臨床上以心排出量不足、組織血流量減少、和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為特征。故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右心衰病理基礎為體循環淤血所致。常見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少、浮腫等。
心力衰竭: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指各種病因致心臟病的嚴重階段。發病率高,五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損害和應力作用:包括收縮期或舒張期心室負荷過重和(或)心肌細胞數量和質量的變化(節段性如心肌梗死,彌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擴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繼以心室舒縮功能低下,逐漸發展而成。
頑固性心力衰竭,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患者在各方面要與醫護配合,尤其是嚴格限制水鈉攝入。病后及時到醫院進一步診治,請不要自行亂服藥。要治愈頑固性心力衰竭,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和藥物調整,不能操之過急。經正規、系統治療無效者可考慮心臟移植或心肺聯合移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