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憩室病患者沒有癥狀。然而,一些學者認為,當病人出現難以解釋的腹痛、腹瀉和其他排便異常時,其確切病因就可能是憩室病。憩室的開口可以出血,有時可以大出血,血液進入腸腔,再經肛門排出。當糞便嵌頓在憩室并損傷血管(通常是憩室旁的血管)即可引起這種出血。升結腸比降結腸的憩室出血更常見。結腸鏡檢查能確定出血的原因。
1.結腸癌 結腸癌與憩室病有較多相似之處:均隨年齡增大發病率增加;可發生在任何結腸部位,乙狀結腸多發;臨床癥狀相似,如大便習慣改變,下腹痛;均可引起梗阻或穿孔;臨床病程均較隱匿;均可引起出血。但憩室炎腹痛較劇烈,伴有發熱、白細胞增多;結腸癌出血是潛血陽性或少量出血,而憩室病出血可少量、中等量或大量出血。約有20%的憩室病人合并有息肉或腫瘤。Boulos等報道23%的憩室病人合并有結腸息肉,8%的憩室病人合并有惡性結腸腫瘤,而鋇灌腸對于二者鑒別的假陽性率較高,Forde報道12例病人有11例疑為腫瘤,后經乙狀結腸鏡檢排除了惡性腫瘤。鋇灌腸的診斷腫瘤假陽性率為10%~20%。診斷息肉的假陽性率為22%~35%。因此對于左側結腸病變,乙狀結腸鏡是首選的檢查手段。
2.闌尾炎 盲腸憩室炎或乙狀結腸的憩室炎位于右下腹時,可出現類似闌尾炎癥狀,但闌尾炎較憩室炎更為常見,多有轉移性腹痛的特點。盲腸憩室炎早期疼痛固定于右髂窩,而不在臍周或上腹部,疼痛亦不是從臍周或上腹部開始,從癥狀出現到入院時間較長(3~4天),嘔吐少見,惡心和腹瀉多見。如果不排除闌尾炎,需進行手術探查,如發現有憩室炎,通常一并切除。因此,遇到右下腹疼痛而病因不明確時,可行CT掃描以排除憩室炎。
3.炎癥性腸病 結腸炎性疾病和憩室炎均可出現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便血和發熱。潰瘍性結腸炎易同憩室炎鑒別,潰瘍性結腸炎幾乎都波及直腸,故直腸鏡檢即可簡單準確地排除潰瘍性結腸炎。憩室炎和克羅恩病均可形成竇道、梗阻和膿腫,當造影發現多發的腔內病變和縱形的黏膜下瘺管,則克羅恩病的可能性較大。老年病人的憩室病和克羅恩病較難鑒別時,可行灌腸或內鏡檢查以獲正確診斷。
4.消化道出血 憩室并發出血時,癥狀類似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如經直腸排出大量鮮紅血液,常伴有低血容量休克表現,應仔細鑒別。詢問病史、體檢、留置胃管、胃鏡檢查,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先天性血管發育不良、動靜脈畸形、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病等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憩室病并發大出血,核素掃描和結腸鏡檢有助于診斷,但選擇性腸系膜動脈造影在急性出血時是最可靠、最有確診意義的檢查,根據造影血管走行、分布、造影劑是否外溢和腸管顯影判斷病灶位置,區別憩室、腫瘤和血管畸形。
少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纖維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腸蠕動,使癥狀加重。發作期應吃流質飲食,以使糞便軟滑,減少郁積,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臨睡前服5ml液體石蠟或番瀉葉代茶飲等,不宜做結腸灌腸,以免引起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