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表現 1.癥狀 瘺孔大者,大便與排氣均不能控制,皆經陰道漏出;瘺孔較小者,排干便時可控制,稀便與排氣則不能控制。外陰、陰道因受糞便及帶糞便的分泌物刺激常發生慢性炎癥。 2.體征 暴露陰道后壁即可見到瘺孔部位,周圍常有肉芽組織,有時亦可有直腸粘膜翻入陰道。 (二)輔助檢查 1.探針檢查從肉芽處用探針向直腸方向探入,另一手指伸入直腸,若兩者相遇即可明確診斷。 2.美藍試驗 于直腸內注入美藍溶液,并在陰道內填塞紗布,如紗布上染有藍色表明有瘺孔存在。
肛門外括約肌斷裂:肛門外括約肌起自尾骨尖背側及肛門尾骨韌帶,向前向下,在肛門后方分為二部,圍繞肛管兩側到肛門前方,又合二為一向前止于會陰。外括約肌是隨意肌被聯合縱肌纖維穿插分割為皮下部、淺部和深部三部分。皮下部一般尚可辨認,其淺部和深部沒有明顯分界線,不易分清,但前者為橢圓形,后者為圓形,二者從外形上尚有區別。肛門外括約肌由肛神經支配,具有括約肛門、控制排便等重要作用,若術中不慎損傷,可導致大便失禁。肛門外括約肌斷裂即可破壞肛門外括約肌的功能,導致大便失禁。
肛裂: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后形成的小潰瘍其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長約0.5~1.0cm,呈梭形或橢圓形常引起劇痛,愈合困難。而肛管表面裂傷不能視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無癥狀。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產生肛管處劇痛的常見原因。肛裂最多見于中年人,但也可發生于老人及小兒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報告女多于男。肛裂常發于肛門后、前正中,以肛門后部居多,兩側的較少。初起僅在肛管皮膚上有一小裂口,有時可裂到皮下組織或直至括約肌淺層,裂口呈線形或棱形,如將肛門張開,裂口的創面即成圓形或橢圓形。
排水樣血性大便:是指由于某些感染因子導致胃腸功能受損,胃腸粘膜受到損傷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所導致的腹瀉、血便,從而影響人體的正常功能的發揮。
糞瘺的預防基本同于尿瘺。此外,應正確助產,避免發生重度會陰裂傷;會陰切開縫合時應注意縫線勿穿透直腸粘膜。注意會陰縫合后常規肛診,發現直腸粘膜有縫線及時拆除。對于經腹手術,盆底剝離面大,不得不借乙狀結腸掩覆者,與盆腹膜縫合時亦應注意勿穿透腸壁。在縫合盆底腹膜時,注意勿暴露粗糙面,以免腸粘連、感染、壞死,形成陰道陰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