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聲波檢查 B超檢查方法簡單無損傷,診斷明確,是首選的檢查方法。B超檢查可對腎積水進行分度,對梗阻部位診斷及病變性質加以初步鑒別,對估計患腎功能的可復性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多普勒超聲通過對腎內動靜脈血流頻譜來反映患腎血流變化。對阻力系數(resistance index,RI)進行測定,可幫助鑒別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腎積水。B超對胎兒尿路梗阻的檢查更具優越性,產前B超檢查可對先天性腎積水作出早期診斷。
2.X線檢查 腹部平片檢查可了解腎輪廓大小,對X線陽性結石可明確診斷。排泄性尿路造影時若積水腎或梗阻近端尿路能顯影,可對梗阻部位及腎功能作出評判,尤其是對分腎功能的判斷更為重要。對IVU不顯影,同時又無法進行逆行腎盂造影者,可行經皮腎穿刺造影檢查[可以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代替]。
3.動態影像學檢查 利尿性腎圖對明確早期病變、判斷輕度腎積水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很有幫助,尤其雙側腎積水時一側輕、一側重,對腎積水較輕側是否手術治療具有決定作用。
近年來利尿性B超及同步電視錄像監測的利尿性IVU的應用,對鑒別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腎積水與利尿性腎圖作用相當大。
4.磁共振成像(MRI) 近年來MRI已被廣泛應用于尿流梗阻性疾病的診斷。尤其是MR尿路成像(MRU)對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診斷很有幫助,其影像與尿路造影相似。由于MRU不需使用含碘的造影劑和插管技術就可顯示尿路情況,患者安全、無創傷、無并發癥,尤其是在腎功能嚴重破壞并有尿路梗阻時更為適合。
5.腎盂測壓試驗 即分別放置兩根導管至腎盂及膀胱,通過經皮腎造瘺管以10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劑,在熒光屏下記錄灌注造影劑時腎盂內壓力變化。測定腎盂及膀胱的壓力差作為腎臟梗阻的指標。如腎盂壓力>1.37kPa(1410cmH2O),就說明有梗阻存在,此方法對判斷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是否存在梗阻有一定幫助,但較復雜且有創傷性,臨床上較少應用。
輸尿管狹窄: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至輸尿管管腔部分或全段較正常狹小,管腔的連續性雖然沒有中斷,但已引起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梗阻和腎積水。腰疼、腰脹及有泌尿系、腹腔、盆腔手術史,應提示該病可能,B超可發現不同程度的腎積水,排泄性尿路造影和逆行腎盂造影可以幫助確診。必要時作腎盂穿刺造影或同時逆行造影可以明確梗阻的部位、程度、梗阻段長短。
輸尿管囊腫:是輸尿管末端的囊性擴張。胚胎發育期輸尿管與尿生殖竇之間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輸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狹窄,也可是輸尿管末端纖維結構薄弱或壁間段的行徑過長、過彎等因素引起,經尿流沖擊后形成囊性擴張突入膀胱。早期病例,臨床上可無癥狀,常在診斷重腎畸形時始被發現。有癥狀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復尿路感染。由于囊腫開口細小,輸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導致輸尿管和腎積水、腎功能喪失、囊腫堵塞膀胱頸而發生排尿困難或尿流中斷,以及復發性尿路感染。有時女孩囊腫可經膀胱頸和尿道而脫出于尿道口外,一般可自行復位。
輸尿管間脊肥大:是膀胱頸攣縮的臨床表現之一。診斷本病以病史中排尿困難為主要線索。故應問明排尿障礙的詳細情況。查體時注意雙側腎區有無包塊,觸診叩診,膀胱是否膨隆。但確診本病須靠膀胱尿道鏡檢及X線檢查。
輸尿管向心偏移:炎癥性腹主動脈瘤“三聯征”之一,由于炎癥及腫塊的影響,導致輸尿管向心性偏移。影像學檢查即可診斷。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飲水,適當運動,積極治療尿路結石等能引起本病的原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