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程呈慢性或反復性發作。其中以結腸運動功能障礙為主但功能障礙可能不限于結腸,也有小腸功能障礙。病人表現陣發性腸絞痛。腹痛的發作和持續時間常不規則,一般多在進食后或冷飲后發作或加重,排便、排氣或腹部熱敷后緩解。腹痛在夜間熟睡時極少發作。疼痛部位主要在右下腹,少數位于臍旁或其他部位。結腸痙攣時,腸推進性蠕動減弱,多引起便秘,同時伴有腹脹及頻繁的排氣。少數病人由于結腸分泌功能障礙引起經?;蜷g歇的腹瀉,便意很急,多在早晚餐前后發生,夜間少見。糞呈糊狀,含有大量粘液。若結腸的運動功能及分泌功能均發生障礙時,便秘和腹瀉不規則地間歇交替。此外,患者常有上腹部飽滿、厭食、惡心等消化不良的癥狀和心跳、氣短、胸悶、面紅、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經調節不平衡的表現。雖然腹痛和腹瀉等癥狀嚴重地影響勞動與生活,但病人一般并無體重減輕和脫水現象。
要詳盡地聽取和分析病人對疾病的訴述,仔細地進行體格檢查,根據病情,選做糞便化驗、腸道X射線、內窺鏡等檢查,在確實排除了腸道各種器質性疾病之后,方可考慮有腸道激惹綜合征的可能性。在擬診本病之后,還應密切隨訪、復查,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才能肯定診斷。在診斷本病的過程中應注意與以下器質性疾病鑒別,如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回腸炎、腸道腫瘤、腸道息肉癥、腸道憩室、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膽道及胰腺疾病、慢性鉛中毒等。
本病是一種功能性疾病,不能單純依賴藥物或其他某種方法達到治愈的目的,應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讓病人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識,消除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提高對疾病治愈的信心。鼓勵病人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強體質。在藥物治療上,可以針對不同的臨床癥狀,給予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