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異物感就是指喉嚨里覺得有什么東西的感覺,如好像米粒、瓜子殼、毛線、頭發絲、蟻爬感或有什么球狀物體阻塞喉嚨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讓人心煩氣躁。這種癥狀在中醫叫做梅核氣,源自于明代的醫書“梅核氣者,塞礙于咽喉之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狀者是也”的描述,非常地形象。患者講述這種感覺 亦很形象生動,說異物就在喉嚨里,或固定不動,或上下移動,時有時無,一般多在咽喉正中線上,亦有的偏于一側,或者根本說不清是什么感覺,亦不能明確部位。
(一)咽部異物感的診斷
主要是找尋病因,首先應詳細詢問病史,然后做全面、認真的檢查,從機理方面具體分析主要的致病因素。且不可首先考慮“咽異感癥”的診斷,也不可不經過反復細致的檢查和觀察而輕易地下“慢性咽炎”的診斷。
(二)排除器質性病變
在排除了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后,可按功能性疾病所致的咽部異物感進行治療觀察。治療無效時應再進一步查找病因。
(三)局部及全身檢查
1.耳鼻咽喉檢查。
2.精神、神經科檢查。
3.內科檢查:包括血壓、血、尿、糞常規檢查,基礎代謝率測定,上消化道造影,頸部正、側位片,纖維鼻鏡、咽喉、食管內鏡檢查,胃液分析等。
上述檢查在臨床實際工作中不可能逐項一一進行,主要以病史及一般檢查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再在某些方面進行必要的檢查。
一)咽疾病
1.慢性肥厚性咽炎:有急性咽炎反復發作史,咽部有持續性的異物感、阻塞感、脹感、吞咽不適、咽反射敏感。咽部有粘稠分泌物,常作“吭、喀”動作,重者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檢查可見咽后壁有顆粒狀或堆積成片狀的淋巴組織,咽腭弓后淋巴組織呈條索狀增生突起。扁桃體黏膜慢性充血,懸雍垂充血腫脹。
2.咽部角化癥、扁桃體攤留囊腫或瘢痕了異物、舌扁桃體肥大、舌根靜脈曲張、會厭囊腫。舌根囊腫等,在檢查時,不難發現上述病變。對隱匿部位,應仔細觀察,必要時可用手指觸診,以了解局部有無硬塊。
(二)咽鄰近器富疾病
1.咽一食管惡性腫瘤:早期往往有進行性加重的咽部異物感的癥狀。當進食時癥狀較明顯,空咽時可無癥狀,這是與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咽異感的重要區別。在腫瘤小尚未出現其他癥狀之前,常常被誤診為“慢性咽炎”或“咽異感癥”。
2.頸椎病:頸椎骨質及其軟組織的病變,如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等,可壓迫頸神經引起咽部異物感的癥狀。頸椎X線攝片可確診。
3.喉病:風濕性環構關節炎、風濕性喉上神經炎、喉囊腫、早期聲門上癌,可引起咽部異物感的癥狀。
4.鼻病: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引起后鼻孔溢膿,經常刺激咽壁,引起該癥狀。
5.莖突過長癥:由于莖突過長或其方位異常,在產生咽部異物感的同時,常常伴有頸痛、神經痛。觸診對在扁桃體窩外側可觸到變長的莖突。X線攝片有助診斷。
6.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刺激食管人口,使其運動功能紊亂,而產生咽部異物感的癥狀。
7.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胃下垂、胃腫瘤、慢性闌尾炎、腸寄生蟲病等均可反射性的產生咽部異物感。
(三)全身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消化不良,性功能異常,風濕病,糖尿病,絕經期綜合征,缺鐵性貧血等均能引起咽部異物感。
(四)功能性
功能性因素,常與神經官能癥、恐癌癥、憂慮、恐懼、癔病等有關。此類患者常有相關的精神背景,如家庭或親友中發生重大矛盾或遭受精神創傷和刺 激。每當情緒激動后,咽部異物感的癥狀則加重,或時有時無,時輕時重。吞咽時無,空咽時重。若能除外器質性病變,則可診斷咽異感癥。中醫稱之為梅核氣。
1、詳細解釋,消除患者的顧慮。
2、飲食不能過飽,但不必忌口。
3、情緒不愉快時不要進食。
4、加重其工作量或出門游覽,盡量不使病人獨居一室而予以胡思亂想的機會。
5、多閱讀有益的書報。
6、鍛煉身體或做氣功。
咽異感癥并不可怕,但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到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信號或早期癥狀,應積極檢查,防治原發病,不能掉以輕心,又不要談虎色變,過分緊張,以至于無病亂投醫,勞民傷財,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