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潰瘍可表現為急性外陰潰瘍和慢性外陰潰瘍。其中急性外陰潰瘍有以下幾種表現方式:
(1)非特異性外陰炎。病情較輕,多在搔抓之后出現潰瘍。潰瘍一般比較表淺,但疼痛比較厲害,有時還會出現全身癥狀,如低熱、乏力等。
(2)疤疹病毒感染。這種情況起病較快,剛開始病患處出現多個疤疹,疤疹破潰后變成淺表的潰瘍,潰瘍大小不一,基底部呈黃灰色,邊緣組織略高,有明顯充血、水腫,有劇痛。
(3)白塞病。也叫眼口一生殖器綜合征,是急性外陰潰瘍常見的原因。急性外陰潰瘍是白塞病的一個發展階段,可與眼、口腔病變同時發生或先后發生。起病急,常復發。
而慢性外陰潰瘍可見于結核及癌癥。外陰結核罕見,偶繼發于嚴重的肺、胃腸道、內生殖器官、腹膜或骨結核。好發于陰唇或前庭戮膜。病變發展緩慢。初起時通常為一局限性小結節,不久即潰破為邊緣軟薄的淺潰瘍。潰瘍形狀不規則,基底凹凸不平,覆以干酪樣污苔。病變部位平時無疼痛感,但受尿液刺激或摩擦后可有劇痛。
女陰會陰出現紅色結痂斑塊:女陰會陰出現紅色結痂斑塊女性Reiter綜合征的癥狀,女性Reiter綜合征很少見,女陰皮膚及粘膜皮疹更少見。Reiter綜合征以無菌性尿道炎、眼結膜炎和多發性關節炎為基本特征,可瘵有皮肚皮膚粘膜及其它器官病變,發病前常有發熱,多見于成年男性。
會陰瘺管或竇道形成:是由于局限性腸炎所引起的。發生于女陰外陰部的為多發性潰瘍,是病因未明的胃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特征是從口腔至肛門各段消化道的節段性特異性病變。臨床上以腹痛、腹瀉、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腸外表現。
大陰唇或肛門大小不等、質軟無壓痛包塊:腹腔內臟器經盆腔底部的肌肉與筋膜間隙由會陰部脫出,稱會陰疝。會陰是盆膈以下封閉骨盆出口的全部軟組織結構兩側坐骨結節的連線將會陰分為2個三角:前方稱尿生殖三角,為尿生殖膈所封閉,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陰道通過;后方稱肛門三角,為盆膈所封閉,有直腸通過。在盆底髂尾肌與恥骨尾肌之間有一薄弱點,大多數疝從這一間隙通過。會陰疝是一種罕見的腹外疝,多發生于40歲以上婦女中其原因與女性的坐骨直腸窩較男性深以及多次分娩會陰部肌肉松弛有關。
治療上除休息外,廣效抗生素似乎稍有幫助,在以貝西氏病方式表現者,類固醇、秋水仙素口服也可能有用。另外外用殺菌劑或外用藥膏促進傷口癒合也值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