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通常是模糊不清,為非特異性的,相對于心臟疾病而言更像全身性感染或發炎。臨床癥狀依賴于所涉及的器官,可能反映了改變的瓣膜功能。膿血癥和菌血癥;血管栓塞疾病在關節、腎臟、肌肉、心肌、肺和中樞神經組織的局部感染;影響關節和腎小球的繼發性免疫介導性疾病。
2、該病的末期可能出現心雜音。心雜音可能是心縮音或心舒音,強度隨時問而改變。血管栓塞可引起心肌梗塞或心肌炎,并導致心律不齊。一些病例出現左心衰竭的癥狀。
3、除心肌癥狀外,還包括嗜眠,厭食,失重,間歇熱,跛足(經常隨品種而改變),肌肉緊張,淤斑或淤血性出血,呼吸困難和癲癇發作。感染直接擴散到一個或多個關節可導致膿性多發性關節炎,或持久的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復合物沉積于關節膜,并出現非膿性(非壞死性)免疫介導的多發性關節炎。
細菌性心內膜炎的鑒別診斷:
1.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生在原有心臟病(如心瓣膜病 先心病)基礎上合并細菌感染所致。病原菌多系草綠色鏈球菌,少數為大腸桿菌。屬中醫“溫病”范疇。
2. 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50-60%發生于正常心瓣膜,瓣膜及腱索可有潰瘍穿孔,腱索斷裂及大而脆的贅生物,贅生物脫落為細菌栓子,導致栓塞及遷移性膿腫。
預防:對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愈后應謹慎。殺菌性抗生素使用劑量應在最小抑菌濃度以上,至少使用4~6周(7天腸外給藥,隨后口服)。
抗生素的選擇應盡量根據血液培養的結果。在等待結果期間或培養呈陰性的動物,則應聯合用藥,氨芐西林和慶大霉素合用,靜脈給藥至少5~7天(監控腎臟功能)。然后再連用阿莫西林和喹諾酮類藥物如恩氟殺星。口服3~5周。
另外,對于心律不齊和充血性心衰也應給予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