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胸水癥狀為:腫勢嚴重,兼見氣粗喘滿,痰唌臃盛,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坐位,不能躺臥,呼吸困難,可見三凹癥,患者極為痛苦,有瀕死感,病情危急,為水在胸中,壓迫肺臟。
惡性胸水:泛指惡性腫瘤的胸膜轉移或胸膜自身惡性腫瘤所致的胸腔積液。同癌癥的感染、疼痛、心包積液等均屬癌癥晚期的常見并發癥。大量胸水所致的壓迫性肺不張、限制性通氣障礙、呼吸衰竭和回心血量的減少又嚴重影響呼吸循環功能,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
血性胸水:是指胸水外觀呈明顯血性,大于15%的漏出液和超過40%的滲出液可為血性,紅細胞計數在5000~100000/μl之間,僅需5000~10000/μl的紅細胞即可使胸水呈紅色,而且僅需1ml血液即可使500ml胸水呈血性,肉眼血性胸水的紅細胞>100000/μl。血性胸水提示創傷,惡性腫瘤或肺栓塞。
滲出性胸水:滲出性的病因很多,歸納起來為兩大類:一類是炎癥性病變所致,如由細菌、病毒或真菌等感染胸膜引起感染性炎癥,導致胸腔積液,或由于肺栓塞、胰腺炎、結締組織疾病等非感染性炎癥引起胸腔積液;第二類是腫瘤性,如癌腫長在胸膜長或轉移侵犯胸膜引起積液,可見于胸膜間皮瘤、肺癌、乳房癌、胃癌等。漏出性胸腔積液的病因,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如低蛋白血癥、過敏性疾病,也可以是某器官的病變,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肝阿米巴病、胸導管破裂等。
漏出性(水胸)胸腔積液:當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綜合癥,肝硬化等形成低蛋白血癥導致膠體滲透壓降低和水鋼潴留而引起胸水;任何原因的上腔靜脈梗阻,發生胸腔漏出性積液;部分引起腹水的疾病、經膈肌淋巴引流入胸腔造成胸水。臨床表現有咳嗽、胸部脹悶,氣促及原發病的表現,查體有胸腔積液體征。胸水為無透明,相對密度<1.016,蛋白含量在30g/L以下,胸水和血清蛋白量的比值小于0.5;胸水的乳酸脫氫酶低于200U/L,胸水和血清的乳酸脫氫酶比值小于0.6;葡萄糖含量與血糖相仿;胸水中白細胞常完全工于1X10/L,無致病菌。
結核性胸腔積液:結核性胸膜炎是機體對結核菌蛋白成分高度過敏的反應,為兒童和青少年原發感染或繼發結核病累及胸脯膜的后果。臨床上起病可較急,亦可緩漸,有發熱,胸痛,干咳,同時有疲乏,消瘦,食欲缺乏,盜汗等結核中毒 癥狀。干性胸膜炎階段,胸痛隨深呼吸和咳嗽時加劇,胸膜摩擦音為重要體征。隨著胸腔積液量的增多,患者漸感氣短,胸液為草黃色透明或舟混濁,呈毛玻璃狀,較解放后 積液可為深黃色混鼝,胸液相對密度常在1.016以上,白細胞總數為1~2X10/L,急性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慢性期則以淋巴細胞占多數,間皮細胞一般少于1%;蛋白含量在25g/L以上,糖含量多在2.8mmol/L以下;胸水中溶菌酶和腺苷酸脫氨酶增高;胸液涂片和集菌均易找到結核菌,培養法約有1/3陽性。胸膜活檢1/2病例可見干酪或非干酪肉芽腫組織,當胸膜有炎性粘連時,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積液。
肺癌胸水的治療,西醫在治療上主要是靠抽取胸水為主,但往往抽后又會出現,不容易徹底消除,在抽取胸水的同時向胸腔注入抗癌藥、硬化劑、免疫調節藥等成癮性的藥物,其機制是直接殺傷癌細胞,減緩肺癌胸水產生。但同時可引起胸膜粘連,效果不好,使患者身體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肺癌胸水的中醫中藥治療,中醫認為肺癌胸水為“懸飲”范疇是邪毒痰瘀結聚于肺,肺失宣肅,水停為飲。人體水液的正常運行,主要是依靠肺氣肅降、通調,脾氣的運化、轉輸,腎氣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協調而完成的,所以對于肺癌胸水的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是首選,除非胸水無法控制,再考慮其它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