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見寒冷則感覺身體發涼,但多穿衣或在室內則不感覺冷,平素較正常人怕冷者即畏寒。
臨床上一般與惡寒和惡風鑒別。病人遇風覺冷,避之可緩解者,為惡風;病人自覺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緩解者,為惡寒;病人自覺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夠緩解者,為畏寒。
惡寒, 即怕冷、畏寒之意。惡寒的癥狀,在外感表證或陽虛里證都可出現。外感惡寒,是因風寒在表,必兼有發熱、頭痛、脈浮等表證;陽虛惡寒,是內臟虛寒,陽氣不足,必見身冷、脈沉等里寒證。此外,還有里熱盛而外現假寒的,雖有惡寒、手足冰冷的癥狀,但患者口渴、呼吸氣粗、便秘、溺赤、脈多滑實。
寒性體質具體表現: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不常喝水不會覺得口渴,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臉色蒼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風、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常腹瀉、常小便且顏色淡,月經常遲來,血塊多,舌頭顏色為淡紅色。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環境安靜,舒適,空氣溫度宜偏高,干燥,陽光要充足。
臥床休息,或在體質允許的情況下,動靜結合。病床應柔軟,被褥要保持干燥、清潔、病人農幅應齊備,外出要注意保暖。
宜進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軟食,可進羊肉湯,或于姜煎湯飲用,以溫陽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