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多樣,其中夜間最常見、最典型的癥狀之一是打鼾,一般來說鼾聲越響標志著氣道狹窄越明顯,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鼾聲不同于普通的打鼾者。這類患者的鼾聲響亮而不規律,時斷時續,聲音忽高忽低;病情嚴重者無論是側臥位還是仰臥位,甚至在開會、坐車時都會鼾聲大作。此外,患者在夜間發生頻繁的呼吸暫停的同時,還會伴有睡眠動作異常、失眠、多夢、噩夢、多尿、遺尿等。在白天,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常見表現為嗜睡,即白天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不可抑制地打瞌睡,甚至在開會、看書、聽課時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夢鄉,病情嚴重者在與別人談話時都會不自覺地酣然入睡。由于這類病人睡眠質量太差,因此約有2/3的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過多,有的人的睡眠時間常常可達十幾個小時,甚至整天昏睡不醒。患者還會自覺疲勞,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激動易怒。
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CSAS)指沒有胸腹呼吸運動時上氣道無氣流通過的時間大于10s。CSAS較少見,可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并存。可發生于任何睡眠時相,但明顯的異常僅見于慢相睡眠(NREM,又稱正相睡眠和慢波睡眠)時。CSAS可單獨存在或與腦干外傷、腫瘤、梗死及感染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并存。也有病例報告CSAS與脊髓灰質炎和肌強直性營養不良等神經肌肉病變有關。清醒時可保持適當的通氣功能,但睡眠時則表現出呼吸中樞調節異常,出現中樞性(或阻塞性)呼吸暫停。口、鼻無氣流通過≥10s,同時無呼吸運動。
睡眠呼吸暫停:指睡眠期間呼吸暫時停止。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經常以大聲打鼾、身體抽動或手臂甩動結束。睡眠呼吸暫停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勞,以及心動過緩或心律失常和腦電圖覺醒狀態。
嘆息樣呼吸:表現為在一般正常呼吸節律中插入1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嘆息聲的呼吸,患者多自述胸悶,呼吸困難,但并無引起呼吸困難的客觀指標,常見于兒童。
潮式呼吸:既有呼吸節律變化,又有呼吸幅度變化。由淺慢逐漸變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轉為淺慢,隨之出現一段呼吸暫停,如此周而復始。每個潮式呼吸周期可長達30s~2min,呼吸暫停可持續5~30s。
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的首選方法是無創性氣道正壓通氣療法,它的原理是,由于睡眠呼吸暫停發生的關鍵是上氣道阻塞,因此通過給上氣道的局部施加一個適當的壓力,就可以防止其塌陷,此外通過高速氣流對上氣道內一些局部反射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肌肉擴張氣道的能力。臨床實踐證明,使用氣道正壓通氣呼吸機可以消除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夜間呼吸紊亂,改善其睡眠結構,從而對因睡眠呼吸暫停而引起的機體損害及出現的并發癥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氣道正壓通氣的最大好處在于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家里使用,并且只在夜間睡眠時使用,不影響白天的工作與學習。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會危及生命的嚴重疾患,雖然現在有可供選擇的多種治療方法,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的正確診斷是預防和減少睡眠呼吸暫停發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