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1、腹痛:常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鉆頂樣劇烈絞痛,病人面色蒼白、坐臥不寧、大汗淋漓、彎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絞痛時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但也可突然緩解。腹痛多為陣發性、間歇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疼痛過后,可如常人安靜或戲耍,或精神萎糜。這種癥狀是膽道蛔蟲病的特點,有助診斷。2、惡心嘔吐:常有發生,多在絞痛時,相伴發生,吐出物中可含膽汁或黃染蛔蟲。有的為“干嘔”,病人不能正常進食。3、全身癥狀:早期無明顯發冷發熱,當并發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時可有發冷發熱和黃疸。如并發肝膿腫、膈下感染、敗血癥等,則出現寒戰高熱,甚至中毒性休克等。
膽道蛔蟲病的診斷依據:1、根據病史,癥狀及體征。2、白細胞計數多正常或輕度升高,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多有增加。3、大便中查到蛔蟲卵。4、B超示膽管內有蛔蟲聲象圖。
當第7肋以下的肋骨骨折時,由于骨折處肋間神經受刺激,會產生傳導性腹痛。
情緒性腹痛:癥狀,腹痛無固定部位,也無明顯壓痛點,可持續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程度可輕可重。常伴有緊張不安、失眠、頭痛等癥狀,多發生于神經質的嬰幼兒。
陣發性腹痛:腹部感覺陣痛,并伴有腹瀉等情形,癥狀又不象是痢疾。此類腹痛腹瀉癥狀,又可稱為夏季陣發性腹痛。亦常見于腸痙攣,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在小嬰兒,腸痙攣發作時主要表現為持續、難以安撫的哭吵。主要表現為哭鬧不安,可伴有嘔吐、面頰潮紅、翻滾、雙下肢蜷曲等癥狀。哭時面部潮紅,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發作可因患兒排氣或排便而終止。在小嬰兒則可反復發作并呈自限過程。
右上腹痛一般是肝臟、膽囊、膽道、胰臟、十二指腸、右腎、大腸右段的疾病。右上腹痛呈陣發性絞痛,放射至右肩,多為膽囊炎、膽石癥。右上腹痛,很可能是由于肝臟的問題,肝臟出現炎癥就會引起右上腹痛,最好最乙肝兩對半檢查,確實是否得了乙肝。伴有腹瀉可能為腸發炎;便秘可能是糞便阻塞;嘔吐則要考慮腸子阻塞或發炎;排便習慣改變或許是大腸產生病變;同時有黃疸、發燒等癥狀,可能是膽管或肝臟病變;小便次數頻繁、排尿困難、夜尿等情形,要考慮是膀胱、尿道等問題,這些伴隨出現的不同癥狀,都有助于區分腹痛的真正原因。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膽道蛔蟲癥來源于腸道有蛔蟲的病人,而腸蛔蟲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源是蛔蟲病人或帶蟲者,感染性蟲卵通過口腔吞入腸道而成為帶蟲者。所以只有把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徹底根除腸道蛔蟲的發生。
2、腸道有蛔蟲的病人,在進行驅蟲治療時,用藥劑量要足,以徹底殺死,否則因蛔蟲輕度中毒而運動活躍,到處亂竄,極有可能鉆入膽道而發生膽道蛔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