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
腮腺區腫大的診斷應根據完整的病史與臨床特點,應注意以下幾點。
1.發病急緩 急性起病者多為流行性腮腺炎或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慢性腮腺腫大主要見于腮腺良性腫瘤或癥狀性腮腺腫大。
2伴隨癥狀 腮腺腫大伴有發熱、畏寒等全身癥狀者,主要見于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腮腺淋巴結炎、結核性腮腺炎及腮腺惡性腫瘤晚期也可有中度或低度發熱。腫大伴疼痛見于化膿性腮腺炎及淋巴結炎。腮腺良惡性腫瘤、癥狀性腮腺腫大、舍格倫綜合征等呈無痛性腮腺腫大。單側腮腺區腫大多見于化膿性腮腺炎、腫瘤等。雙側腫大多見于流行性腮腺炎、癥狀性腮腺腫大和舍格林綜合征等。舍格倫綜合征除腮腺腫大、口干癥狀外,還伴有眼于及結締組織病。腮腺惡性腫瘤還可伴購癱。
3.病程變化及治療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發病急、病程短,使用抗病毒、抗生素藥物治療有效。腮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呈無痛性緩慢長大,而惡性腫瘤生長較快,呈進行性長大。慢性腮腺炎有反復發作病史,用抗生素藥物后癥狀改善。
(二)體格檢查
1.局部檢查 流行性腮腺炎、化膿性腮腺炎局部有壓痛,導管開口可紅腫,但前者擠壓腮腺流出澄清的液體,而后者則流出混濁的膿液。腮腺良惡性腫瘤,無壓痛,導管開口無紅腫。良性腫塊有包膜、活動、中等硬。惡性腫瘤堅硬,不活動。
2.全身檢查 合格倫綜合征還常伴有淚腺肥大及結締組織病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腮腺急性化膿性炎癥時,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數增高,流行性腮腺炎和舍格倫綜合征時白細胞數偏低。嗜酸粒細胞增多者為過敏性腮腺炎。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陽性月球蛋白增高,血清lgG增高可見于舍格倫綜合征。
(四)腮腺造影
腮腺造影檢查對診斷腮腺炎癥、良惡性腫瘤、合格倫綜合征等有很高的價值。
(五)活組織檢查
對疑為腫瘤的患者,術前針刺活檢及術中冰凍切片檢查對確診及指導手術有重要意義。
應與下面的癥狀進行相鑒別:
1.腮腺無痛性腫塊 基底細胞腺瘤表現為腮腺無痛性腫塊。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無自覺癥狀,往往以無痛性腫塊就診。腫瘤界限清楚,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活動。多呈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軟。
2.腮腺腫脹 腮腺區前界為下頜支前緣,后界為胸鎖乳突肌上部后突及外耳道,上界為顴弓下緣,下界平下頜角或低于下頜角 l-2 cm。引起腮腺區腫大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腮腺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體征,還可以是非腮腺的組織如嚼肌的疾病。
3.化膿性腮腺炎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Acute purulent parotitis)已往常見于腹部大型外科手術后,所以又稱為手術后腮腺炎(postoperative parotitis),屬于嚴重并發癥之一。由于抗生素應用的發展并注意維持正常出入量及水、電解質平衡,目前已少見。除此情況外,腮腺的急性炎癥病員仍時有所見。
4.腮腺腫大 腮腺腫大常是疾病的首發體征,持續7—10天,常一側先腫2—3天,對側腮腺亦出現腫大,有時腫脹僅為單側,或腮腺腫大同時有頜下腺腫大,甚或僅有頜下腺腫大而無腮腺腫大。張口、咀嚼特別是吃酸性食物時疼痛加重。
建議加強健康教育工作,讓學生、家長了解常見傳染病的臨床表現及防治知識。特別是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治工作,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開展工作。同時,作為基層網絡的村級醫生,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高相關傳染病的診斷治療技術,及時發現可疑疫情,及時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建立完善的傳染病報告制度,力爭將疫情消滅在萌芽狀態;有計劃地安排腮腺炎疫苗或麻風腮疫苗的接種(包括成人),尤其對幼兒園新入園的兒童,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