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外表現:關節炎、痛風石、痛風結節、高脂血癥、高血壓及心力衰竭等。
2.腎臟損害表現:水腫、蛋白尿、高血壓、夜尿;有腎結石者表現為腰痛、血尿或尿頻、尿急、尿痛和發熱。 尿酸性腎病可有兩種腎損害:①形成尿路結石;②尿酸所致腎實質損害。這兩種腎損害亦可同時并存,其臨床表現有以下三種:
(1)慢性高尿酸血癥:多見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伴有痛風性關節炎或痛風石;腎損害早期表現為輕度蛋白尿,少量紅細胞及尿濃縮功能減退;后期有高血壓、腎功能減退,少數導致尿毒癥。腎活儉可見髓質內有放射狀針形尿酸結晶及腎間質慢性炎癥改變。
(2)急性尿酸性腎病:起病急,多見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惡性腫瘤放療、化療后。臨床表現為少尿甚至無尿,以及腎功能急劇惡化(即急性腎功能衰竭)。尿中可見大量尿酸結晶和紅細胞。如不及時治療,則病情繼續惡化,患者最終死于腎功能衰竭。
(3)尿酸性結石:多無癥狀,可發生血尿,伴或不伴腎絞痛,結石為透光性,腹部平片多顯示不出,往往要經過靜脈腎盂造影才能發現。尿石成分為尿酸或其鹽類。
(1)慢性高尿酸血癥腎病(即痛風腎):①痛風表現:有長期痛風關節炎發作史及痛風結節。②腎臟表現:早期有腰酸、多尿及夜尿,可有輕、中度蛋白尿,血尿和白細胞尿,后期可出現高血壓、腎功能減退。③實驗室檢查:尿液中可見紅細胞、白細胞及尿酸結晶,尿比重低,血尿酸增高。腎功能:尿濃縮功能減退,繼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X線檢查:受累關節X線表現為骨質有圓形或不規則穿鑿樣透亮區。腎活檢:可見腎髓質有放射狀針形尿酸結晶及腎間質慢性炎癥改變。
(2)尿酸腎結石:①初起多無癥狀,以后約70%發生血尿,伴有或無排尿石及腎絞痛,尿酸結石雖然多數較小,但個別病人也可較大且易發生梗阻性腎病及尿路感染。②實驗室檢查:尿液可見紅細胞及尿酸結晶,繼發感染時白細胞增多。X線:尿路X線平片檢查,結石是透光的,通常不顯影。尿石定性分析: 晶體成分為尿酸或其鹽類。
(3)急性高尿酸血癥腎病:①起病急,多見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后或惡性腫瘤的放療、化療后。②臨床特點為少尿,甚至無尿及迅速發展的氮質血癥。尿中可見大量尿酸結晶和紅細胞。如治療不及時,可使病情惡化而死于腎功能衰竭。③實驗室檢查:血尿酸上升顯著,可高達1190μmol/L~2975μmol/L,尿素氮、肌酐上升,血鉀增高,血二氧化碳結合力或pH值降低。
如何診斷、鑒別診斷尿酸性腎病?
中年以上男性腎病患者,伴關節病變及尿結石癥者,應疑及本病。酸性尿、血尿酸升高,尿石為尿酸成分即可診斷。
本病應與腎臟病繼發高尿酸血癥相鑒別。鑒別要點如下:①尿酸性腎病血清尿酸上升較尿素氮和肌酐顯著,但尿酸/血肌酐>2.5。②痛風腎病關節炎明顯,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即使有高尿酸血癥也很少發生關節炎。③尿酸腎病病史長,通常先有腎小管功能受損,而腎小球功能受損輕,腎功能減退進展緩慢。腎活 檢見到雙折光尿酸結晶可確立尿酸性腎病的診斷。
尿酸性腎病,是原發或繼發性高尿酸血癥所致的腎損害,其中腫瘤化療、放療是一重要的繼發原因,因此腫瘤化療、放療者應注意預防。本病易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故有關節痛者,應常規檢查血、尿尿酸。關節痛呈“夜間發作、白天消失、晝夜分明”特征性表現,夜尿是腎臟受損的最早表現。戒酒(尤其是啤酒)、多飲水、口服小蘇打是治療的基本方法。慎重應用噻嗪類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