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胃脹滿常與胃脘痛、噯氣、惡心、干嘔、吞酸等癥狀同時出現。
常見證型有:
①食滯型。兼噯氣惡心,脘脹欲吐,苔膩脈滑。 ②脾虛型。兼口淡納呆,體倦乏力,舌淡脈弱。 ③肝郁型。兼口苦吞酸,胸脅脹滿、苔黃脈弦。 ??? ④血虧型。兼心悸頭暈,面白唇淡,舌淡脈細。
胃熱,即是胃火。中醫分為熱郁胃中、火邪上炎和火熱下迫等。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或因氣滯、血瘀、痰,濕、食積等郁結化熱、化火,均能導致胃熱(胃火;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胃火)。
胃寒疼痛是胃寒癥的臨床表現。胃寒癥是指陰寒停留于胃腑所表現的癥候,多因過食生冷所致。
陰虛胃痛是胃陰不足所致的胃脘痛,屬虛痛范疇。
陽虛胃痛,患者形寒肢冷,胃痛綿綿,飲冷或遇寒加重,便溏,舌淡,脈沉無力。喜吃熱食,吐清水。
胃氣虛指胃的受納和消化水谷功能虛弱。主要癥狀有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或食不消化,甚則食入反吐,大便稀爛,唇舌淡白等。
胃脘飽脹,中醫認為長期飲食失節,七情內傷,勞倦過度,寒溫失調等多種因素導致肝氣失舒,橫逆犯胃,或脾損不運,或脾損氣滯,或膽失通降等而發病,并有濕濁,食滯,血瘀等兼證,有寒、熱、虛、實不同,初病多實,久病多虛中夾實或虛證。治當分別情況,具體施治。
一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用連須蔥頭30克,生姜15克,共搗爛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藥袋冷即更換。每天2次,每次30分鐘,或以疼痛緩解為度。
方法二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取舒樂熱熨劑(有售)熱熨胃脘部。使用時只需撕去外層包裝,稍加搓揉即自行發熱,24-36小時內持續保持50℃左右的溫度。發熱后馬上貼于疼痛最明顯處熱熨。每天用1袋,連用5天為1個療程。
方法叁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用適量生蘿卜、生姜搗爛去汁,加生香附粗末15克,噴酒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藥袋冷即更換。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
方法四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用生姜、蔥、橘皮搗碎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藥袋冷則更換。每天l-2次,每次30分鐘左右。
方法五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取生姜、水菖蒲根打碎;加陳酒精、青鹽同炒燙,裝入布袋,熨胃脘部,藥袋冷則更換。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