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指診是一個基本而簡單的檢查,它可以除外痔瘡、肛門狹窄、便血等器質性疾病。通過檢查患者模擬排便和縮緊肛門的動作,對其肛門直腸肌肉的力量及協調與否有一個評估。肛門直腸測壓是一個最常用的檢查來測定肛門內、外括約肌的功能,同時還可測定直腸壁的感覺功能和順應性等。包括:(1)肛門括約肌的靜息壓、最大收縮壓、收縮時限,(2)肛門括約肌長度,(3)肛門直腸抑制反射,(4)模擬排便時壓力變化,(5)直腸感覺功能,(6)直腸順應性等。
排便頻率異常:表現為腹瀉。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為60%~75%。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便秘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中都可見到的一個癥狀,在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含義,包括:1、大便量太少、太硬,排便困難。2、排便困難并發一些特殊的癥候群,如長期用力排便,直腸墜脹感,排便不完全或需手法幫助排便。3、一周內排便次數少于2-3次。
排便不盡感:不少人有過排便排不凈的感覺,而且大便不成形,排便不暢快感覺不舒服。其實排便不盡感大多是由慢性腸炎引起的。慢性腸炎可由急性腸炎遷延或反復發作而來,病程多在2個月以上。長期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過度精神緊張,加以營養不良,都可成為慢性腸炎的誘因。也可繼發于咀嚼障礙、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術后、腸道寄生蟲病等疾患。根據臨床腹瀉量、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水樣便,伴有腸鳴,但無里急后重,營養障礙,結合有反復發作史或有慢性腸炎的病因存在,診斷一般不難。
1、均衡飲食,使身體攝入足夠的營養成分
2、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3、如有原發病,應積極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