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coma)是處于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狀態(tài),而且不能被喚醒去認識自身或周圍環(huán)境,是最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持續(xù)性意識完全喪失;也是腦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顱內病變和代謝性腦病是常見二大類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在對昏迷的病因進行分類的問題上,國內外學派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分類有下列3種。
1.Adams的昏迷病因分類 本分類主要根據有無腦局灶癥狀,腦膜刺激征和腦脊液改變,將昏迷的病因分為三大類,它由Adams(1977)所提倡使用,此種分類能較客觀地對昏迷的病因做出鑒別診斷,適宜于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yī)生使用。
(1)無局灶癥狀和腦脊液改變:
①中毒:如酒精,巴比妥,鴉片等。
②代謝障礙: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癥,艾迪生病危象,肝性腦病,低血糖,腦缺氧,肺性腦病等。
③嚴重感染:肺炎,傷寒,瘧疾,華弗綜合征等,腦脊液血性或白細胞增多,常無局灶性癥狀。
④循環(huán)休克。
⑤癲癇。
⑥高血壓病及子癇。
⑦高溫及低溫。
⑧腦震蕩。
(2)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血性或白細胞增多,常無局灶性癥狀:
①蛛網膜下隙出血。
②急性腦膜炎。
③某些腦膜炎。
(3)有局灶癥狀,伴或不伴腦脊液改變:
①腦出血。
②腦梗死。
③腦膿腫。
④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腫,腦挫傷。
⑤腦腫瘤。
⑥其他:顱內靜脈炎,某些病毒性腦炎,播散性或疫苗接種后腦炎。
2.Plum學派的分類 Plum學派(1979)對昏迷病因的分類,是應用最廣的一種分類方法,他們根據瞳孔改變,眼球運動,呼吸型式,運動功能等腦功能的床旁監(jiān)測,從神經定位診斷的觀點出發(fā),將昏迷的病因歸納為3類:
(1)幕上腫塊性病變:
①腦出血。
②腦梗死。
③硬膜下血腫。
④硬膜外血腫。
⑤腦腫瘤。
⑥腦膿腫。
⑦腦寄生蟲病。
(2)幕下腫塊或破壞性病變:
①小腦或腦橋出血。
②腦干梗死。
③小腦膿腫。
④小腦或腦干腫瘤。
(3)彌漫性及代謝性病因所致:
①顱內彌漫性病變:
A.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
B.廣泛性腦挫傷。
C.蛛網膜下隙出血。
D.高血壓腦病。
E.癲癇。
②代謝性腦病:
A.缺氧或缺血。
B.低血糖。
C.輔酶缺乏。
D.內源性臟器功能衰竭。
E.外源性中毒。
F.內分泌病。
G.體溫調節(jié)障礙。
3.國內四川醫(yī)學院于1980年提出的昏迷分類 將昏迷分為全身性疾病和顱內病變兩大類。
(1)顱內疾病:
①局限性病變:
A.腦血管病:腦出血,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等。
B.顱內占位性病變:原發(fā)性或轉移性顱內腫瘤,腦膿腫,腦肉芽腫,腦寄生蟲囊腫等。
C.顱腦外傷:腦挫裂傷,顱內血腫等。
②腦彌漫性病變:
A.顱內感染性疾病:各種腦炎,腦膜炎,蛛網膜炎,室管膜炎,顱內靜脈竇感染。
B.彌漫性顱腦損傷。
C.蛛網膜下隙出血。
D.腦水腫。
E.腦變性及脫髓鞘性病變。
F.癲癇發(fā)作。
(2)顱外疾病(全身性疾病):
①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種敗血癥,感染中毒性腦病等。
②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內源性中毒):如肝性腦病,腎性腦病,肺性腦病,糖尿病性昏迷,黏液水腫性昏迷,垂體危象,甲狀腺危象,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③外源性中毒:包括工業(yè)毒物,藥物,農藥,植物或動物類中毒等。
④缺乏正常代謝物質:
A.缺氧(腦血流正常):血氧分壓正常而含氧量降低者有一氧化碳中毒,嚴重貧血及變性血紅蛋白血癥等;血氧分壓及含氧量降低者有肺部疾病,窒息及高山病等。
B.缺血(腦血流量降低):見于心輸出量減少的各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臟停搏,心肌梗死;腦血管阻力增加的高血壓腦病,高黏血癥;血壓降低的各種休克等。
C.低血糖:如胰島素瘤,嚴重肝臟疾病,胃切除術后,胰島素注射過量及饑餓等。
⑤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如高滲性昏迷,低滲性昏迷,酸中毒,堿中毒,高鈉血癥,低鈉血癥,低鉀血癥等。
⑥物理性損害:如日射病,熱射病,電擊傷,溺水等。
(二)發(fā)病機制
意識是指人們對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狀態(tài),可通過言語及行動來表達,意識的內容包括“覺醒狀態(tài)”及“意識內容與行為”,覺醒狀態(tài)有賴于所謂“開關”系統(tǒng)-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的完整,意識內容與行為有賴于大腦皮質的高級神經的完整。
當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抑制,或丘腦的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受損,或兩側大腦皮質廣泛性損害時,覺醒狀態(tài)減弱,意識內容減少或改變,即可造成意識障礙。
顱內病變可直接或間接損害大腦皮質及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如大腦廣泛急性炎癥,幕上占位性病變造成鉤回疝壓迫腦干和腦干出血等,均可造成嚴重意識障礙。
顱外疾病主要通過影響神經遞質和腦的能量代謝而影響意識。
例如:顱外病變所引起的缺血缺氧,可致腦水腫,腦疝形成,或使興奮性神經介質去甲腎上腺素合成減少或停止,均可間接影響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 丘腦或大腦皮質;肝臟疾病時的肝功能不全,代謝過程中的苯乙胺和?胺不能完全被解毒,形成假介質(去甲新福林,苯乙醇胺),取代了去甲腎上腺素(競爭性抑 制),從而發(fā)生肝性腦病;各種酸中毒情況下,突觸后膜敏感性降低,亦可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低血糖時由于腦部能量供應降低及干擾了能量代謝,可致低血糖 性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