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九醫院(西安交大醫學院附屬市九院)是一所歷史悠久、技術積淀深厚,集醫療、科研、教學、急救、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在省市長期享有盛譽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為西安市衛健委直屬的大型公立性醫院。
醫院成立于1958年9月,原為陜西省境內最大的一所職工醫院。1995年,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成為國家衛生部首批命名的“三級甲等醫院”。2005年9月由鐵路系統整建制移交西安市人民政府。2010年4月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是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建設單位,延安大學、西安醫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延安大學醫學院、西安醫學院、陜西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唐都腦科醫院臨床科研教學基地,西安市急救中心城東分中心。
醫院現有職工1724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479人,高級職稱25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63人,有一大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深受廣大患者信賴的專家、教授、副教授。其中123人在省、市醫學會擔任主委、副主委、常委等職務。
醫院定編床位1175張,學科設置齊全,共設臨床、醫技科室51個,鐵路沿線衛生所3個,附屬衛校1所,下設腫瘤分院、心血管病醫院、新豐精神病院(二級專科醫院)3個院區。年門診量68萬余人次,出院病人4萬余人次。
醫院擁有超高端、高端CT、MRI各兩臺,高端DSA兩臺、美國瓦里安雙光子直線加速器一臺,GE、PHLIPS、SIMENS彩超等一批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先進的信息化系統已經在醫院管理和臨床醫療中全面運用。硬件實力的不斷提升,為臨床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和有力的技術支撐。
各專業學科緊盯醫療科技前沿,不斷推動醫療技術進步,專業技術水平在省、市趨于前列。骨科、泌尿外科、醫學影像科、心血管內科、老年病科、燒傷整形美容外科、神經外科、內分泌科、普通外科為省、市重點專科、重點學科。燒傷整形美容外科、血液透析中心為市級質量控制中心;呼吸內科是國家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達標單位。醫院被國家腦防委授予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是國家衛健委首批腫瘤多學科診療(MDT)試點醫院;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分中心,陜西省糖尿病防治規范化教育基地,西安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國家標準化高血壓、心衰、胸痛、房顫四大示范中心;首批“國家神經介入建設中心”;陜西省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陜西省老年醫學專科聯盟副主委單位;陜西省老年病臨床醫學研究核心單位;西安市運動功能障礙和精神殘疾人定點康復機構;首家西安市醫養結合醫聯體單位暨碑林區醫養結合聯盟。組建陜西燒傷與創面修復暨再生醫療專科聯盟;牽頭成立區域醫療檢驗中心、心血管專科聯盟。
醫院目前承擔著住培生、研究生和延安大學醫學院、西安醫學院、陜西中醫藥大學的臨床本科生教學任務,以及西安市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工作,臨床師資力量強,教學水平高,每年為社會培養大批優秀的醫療衛生人才。
醫院長期實施科教興院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院有專科、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和渴求人才,注重人才培養,和北京華通國康公益基金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每年選送10余名優秀青年技術骨干到國際一流醫學機構學習培訓,為他們成長搭建了優質的國際化資源平臺;還選送幾十名青年醫務人員到國內一流醫院、一流學科研修深造,為每一位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條件。醫院注重加強醫學科研工作,及時追蹤國內外醫療前沿技術,開展學術研究和科研攻關。近年來,醫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中華醫學會科研項目1項、省級科研項目21項、市級科研項目28項、廳局級科研項目33項,西安交大科研項目3項,國家專利38項,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在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及SCI刊物上發表論文700余篇。
醫院勇于探索大型公立醫院改革新途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全面落實國家衛生幫扶政策,持續做好健康扶貧工作。歷經三年,圓滿完成托管藍田縣人民醫院任務,秉承“托管、合作、互補、融合、共贏”的工作思路,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培植激發正能量,全面提升了藍田縣人民醫院管理水平。繼續對口幫扶澄城縣醫院、紫陽縣婦幼保健院、藍田縣兩個鄉鎮衛生院、臨潼區莊王村,提升幫扶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與臨潼區人民醫院,核工業417醫院,陜西省新安醫院,西安市婦幼保健院,通用環球中鐵西安醫院、臨潼區博仁醫院等15家醫院簽訂醫療聯合體協議,積極踐行優質資源下沉,實現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醫院還積極承擔援非、援藏工作。
醫院秉承“仁愛、崇德、嚴謹、創新”精神,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成立了24小時一站式“患者服務中心”,實行全年365天無假日門診,在診療過程中體現親情溫馨的人文關懷。醫院醫保定點全覆蓋,是各大商業保險公司定點醫療單位,開通“西安城市一賬通智慧醫院”支付平臺,實現了支付寶、微信、銀行卡便捷支付,優質、價廉、安全、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贏得了患者廣泛贊譽。
醫院先后獲得國家衛健委和《健康報》“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省級“文明標兵單位”、“西安市先進集體”、“創佳評差先進單位”、“西安地區醫院行業作風建設先進單位”、“西安市價格服務示范醫院”、《騰訊大秦網》“城市力量社會責任杰出企業”、《華商報》“公益影響力醫院”、《陽光網》“市民信賴醫療機構”等稱號,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醫院發展規劃及愿景在健康中國戰略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實公立醫院改革任務,以目標、問題為導向,聚焦最需要、最迫切解決的關鍵性任務,推動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以“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院評審、DRG付費”為抓手,加強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推進醫院整體改擴建項目建設,構建“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標準化”的醫院管理新格局;以“醫、教、研協同發展”為基本定位,聚焦醫學教育創新改革,圍繞臨床問題開展創新研究,加速醫教融合、推進醫研結合,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一)以實際需求為驅動,以突出臨床、突出重點、突出質量為原則,集中拔尖的醫療人才和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推動主干學科發展,打造“拳頭產品”,扶持新興學科, 進行學科間優化組合,帶動薄弱學科,形成新的優勢學科群體。
(二)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積極培養、引進專家、學科帶頭人,加大國內外知名專家聘任力度,擴大學術影響力。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堅持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項目,發展一個學科,提高臨床科室的醫療整體服務能力,強化醫院內涵建設,為醫院長遠發展儲備力量。利用這些專家人才的影響力和專業造詣,培養人才,帶動團隊建設,加快中青年骨干醫師成長成才,推動學科快速向前發展。
(三)提升科研水平,推動醫療技術進步,打好標志性建設這張牌。深化科研管理,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加快科研人員培養步伐。聯合高校促進醫學科研深層次發展,深入開展臨床與實驗相結合的科學研究。力爭每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級科研立項又有新突破。
(四)發揮、借助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安醫學院、延安大學醫學院、陜西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科教研平臺作用,促進人才培養、業務交流、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實現資源與品牌共享,優勢與能力互補。進一步完善臨床教學內涵建設。加強教學督導管理體系、完善反饋機制;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培訓質量。
(五)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設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實現臨床、后勤、運營一體化整合和數據的高效共享。建設精細化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區域化醫療服務系統、科研數據分析系統,建設互聯網+智慧醫院,全面實現數字化醫院的目標。
(六)醫院整體改擴建項目于2020年10月15日正式開工,項目新建總建筑面積為141166平方米,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83566平方米,地下總建筑面積57600平方米。第一階段為一棟15層住院醫技樓,建筑面積816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5763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3970平方米;第二階段為一棟地上5層地下三層門診醫技樓,總建筑面積約5864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50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33630平方米。第一階段主樓預計2022年5月封頂,力爭2022年底投入使用。項目按照“功能分區合理、醫療流程順暢、環境綠色生態”的建設理念,建成后將新增床位1000張,總床位將達到1800-2018張;車位1800余個、充電樁171個。教學科研用房將得到極大的滿足,就醫環境明顯改善,醫療救治能力顯著提升,廣大群眾就醫更加便捷、安全、舒適。九院將成為一所“生態、智能、人性、節能、安全”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將九院建成最生態、最智能、最人性、最節能、最安全的現代化三級甲等醫院,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